浅议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毛明水
[导读] 根据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教师应搭建高效的学习课堂。为此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创新教学理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探究了在农村小学课堂内应采取何种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小学    毛明水       555102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教师应搭建高效的学习课堂。为此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创新教学理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探究了在农村小学课堂内应采取何种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言  现阶段的数学课堂,因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继而导致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人公的精神,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内,以此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教师还要改变教学理念,立足于实际情况采取全新的考评机制,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体系,有效加强学生的数学思考模式。
         1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
         若要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答案,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不同种解决措施, 继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内容进行说明,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1.1开展情境教学活动
          当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将重点内容在相似的场景中进行传授。因而,教师要深入掌握教材内容,继而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动,明白定理的具体实践。并在课堂内将抽象内容以情境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探究精神。
         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二)》时,教师就可在班级中开展情境教学法,继而让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掌握物体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乡村的地理情况基础带领学生进行学习,首先请学生先说明村子的具体位置,并在学生说明的过程中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得到学校正确的地理位置。其次,在学生谈论大致内容后教师要借助量角器以学校为中心分别对村委会、学生的家庭进行连线测量,继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判别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加强学生对位置的认识,通过具体的情境不断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基础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2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的提高可缩小学生与数学课本间的距离。为此,教师应掌握教学节奏, 通过在课前或课间引导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活动,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以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为主导不断活跃学生大脑,加强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的运算。以商场活动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两组实验活动,明确分数除以整数的公式,像是将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与3份,并求得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由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内容。


而后采取“把3/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1.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因为个别学生的性格问题,在课堂中不能与教师实现良好的沟通。所以,为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抛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继而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以此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并在学生探讨完毕后,教师要抽取一组学生进行回答,而后采取鼓励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算法,而后采取小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继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推动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然后挑选一学生进行回答,说一下圆锥的特点及面积公式内容。这时学生就会将圆锥展开是个扇形的内容进行说明,并通过对圆柱的认识,得到圆锥的公式,从而掌握圆柱与圆锥的内容。教师在学生描述完毕,应采取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加强学生的信心,不断推动学生的抽象化思维,实现高效率课堂。
         2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重新组合教学
         为保证学生在数学教材内能够提升理性思维,国家对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思考撰写的。因此教师应明确教材与教学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教材,明确内容编制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把重难点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以数学之间的联系性 ,为主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继而缩短讲解时间,将课堂留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1在问题中分析数学
        若要加强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成果,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并大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继而在课堂形成敢问敢答的趋势,加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3.2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问题的创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应将全部答案公布出来,可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逐步进行提示,以此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破学生固有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是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第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第三以问题的形式不断带领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通过上述的策略有效加强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志飞.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5,(12).100.
[2] 王永儒.从“趣味”中来,到“有效”中去--浅谈如何通过趣味教学来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7).3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