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 目的:共同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方法:总结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调注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好自我防护。结果:本病区共收治25例2019-nCoV患者,全都康复出院,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在隔离病房无陪护,护士必须全方位照护患者,强调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理;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为冠状病毒新毒株(β属)感染产生的肺炎,以前未在人体中发现,在武汉检出,于2020年1月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我院为定点收治医院,共收治患者25例,第一梯队护理人员工作40余天零感染。
1.临床资料
我院隔离病房收治患者25例,其中危重症2例,重症7例,普通型14例,轻型2例。其中20例为武汉工作患者,5例为与确诊的新冠患者密切接触者,年龄在27-74岁,男性14人,女性11人,15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两例危重症患者都有两项以上基础疾病,都在14天的潜伏期内发病。症状表现为发热的19例,发热伴咳嗽的14例,发热伴胸闷的4例,腹泻23例。
2.临床护理
2.1 氧疗,根据病情给予双鼻腔、面罩、无创呼吸机等氧疗措施,使用中保持管路通畅,选择合适的面罩,给予舒适体位,30-45°卧位,持续湿化,观察管路是否有冷凝水,防止窒息,观察湿化瓶湿化水位置,防止湿化瓶烧干,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在上下机时站在患者头侧位,避免呼吸机产生的高流量气溶胶喷溅于面部。本病区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5例,使用高流量氧疗仪患者14例。轻型/普通型患者首选双鼻腔吸氧,流量3-5L/min,重型/危重症患者根据胸部CT及氧饱和度情况选择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 保持氧饱和度95%以上。5例重症/危重症患者因病情需要,予无创呼吸机S/T模式,设置IPAP8-12cmH2O,EPAP4-6 cmH2O,氧浓度45-50%, 3例患者自觉不能耐受,产生呼吸急促(频率28-36次/分)、胸闷、口干及咳嗽等不适,调整参数后症状稍好转,但仍感不适,1例患者自诉无创呼吸模式后无法喘息,平均每10min按铃一次,频繁要求上厕所,喝水,甚至自行撕扯呼吸面罩,烦躁不安,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最低至82%,给予心理安慰,陪伴在旁,均无效。2月3日引进高流量氧疗仪替代无创呼吸机方式,予氧流量40-60L/min,氧浓度45-65%,患者自觉高流量舒适、方便,无明显呼吸不适,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监测血气分析,使用高流量吸氧与无创呼吸辅助S/T模式相比,24h后两者氧分压上升比率相近,均为15-16%,3-4天氧分压均恢复正常,氧疗效果相近【1】,二氧化碳分压更稳定(无CO2储留产生)。使用高流量氧疗仪的优点①避免了高流量气溶胶的产生,降低了感染风险。②减少了患者因进食进水暂停呼吸机使用而致的吸氧中断情况,保证持续供氧。③保证外科口罩的正常佩戴,减少交叉感染。
2.2 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呼吸、指氧氧饱和度、大便情况。
2.2.1 体温,T≥38.0℃的患者督促患者多喝温开水,保证热水供应,协助温水擦浴,T≥39.0℃,配合药物退热,做好皮肤护理,参照李兰娟院士“四抗两平衡”方案,关注患者生态平衡及电解质平衡。2019-nCoV患者发热为常见症状,临床护士容易忽视,针对体温突然改变的患者,必须严密观察,增加体温监测次数,用药后密切关注体温下降情况,及时复查胸部CT,防止病情突变。出汗明显者,及时提供衣物为患者更换,注意保暖,防止再次受凉,遵医嘱补液。
2.2.2 呼吸,动态监测。呼吸急促者,疾病原因引起,选择合适的氧疗模式,遵医嘱予病因治疗;因使用呼吸机导致的,选择合适的面罩、吸氧模式、高流量氧疗仪。呼吸缓慢者,监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观察氧和血红蛋白、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剩余碱指标,神志情况,是否有嗜睡、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失眠、精神兴奋、烦躁不安情况,协助医生病因处理。
2.2.3 氧饱和度监测,动态监测氧饱和度,重症/危重症患者持续监测,每2h记录一次,轻型/普通型患者持续监测,每4h记录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保持氧饱和度95%,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案。
2.2.4大便,观察大便颜色、量及性状,腹泻患者查明病因,23例腹泻患者,22例为疾病引起,1例服中药后引起。疾病原因产生,无脱水及低钾血症患者,继续观察,适当补液,调整胃肠道菌群,慎重使用止泻剂;药物引起,查看药物不良反应,按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处理。保持体液平衡。临床案例显示:同程度的新冠患者腹泻次数4-5次/日的较2-3次/日的住院日缩短,核酸检测转阴快。
2.3 心理护理【2】
2.3.1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必须做到①战胜内心,我们是白衣战士,做好防护,,帮助患者战胜疾病。②熟悉了解疾病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知识疏导患者。③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解决问题。④坚定立场,我们亲人、朋友,必须共同面对疫情,打赢这场战争。
2.3.2 患者:患者入院会产生愤怒、恐慌、焦虑、孤独、负罪感等情绪,我们可以采用支持疗法、疏导法、音乐疗法、掌握认知疗法等。①愤怒、恐慌,各种疑问、恐惧无处诉说。解决方法:安抚患者;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告知真实情况;告知疾病的传染性及隔离的目的;疏导其发泄真实情绪;用治愈的案例鼓励患者;提供及时的生活帮助,给予温暖;鼓励作力所能及的事,分散注意力,告知其正确保护家属的方法采取居家隔离。②焦虑,与患者多沟通,了解焦虑的原因,疏解压抑,控制焦虑情绪,对症下药。如一位患者携子武汉旅游3天归来,自己被确诊为2019-nCoV在隔离病房,9岁的儿子作为疑似患者在留观病房留观,她非常担忧儿子照顾不好自己,了解情况后,我们主动与留观病房沟通,帮助她和儿子视频聊天,了解儿子的现状,并在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通知患者,缓解她的焦虑情绪。
③孤独感,生病的人是最脆弱的,都希望有家人陪伴,然因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均单间隔离,他们越发感到孤独。每次见面真诚问候,微笑服务,保持安全距离开解患者,尽可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分散注意力,鼓励患者看看喜欢的影片,听听舒缓的轻音乐,做做喜欢的事情,与家属多沟通沟通,鼓励他们了解疾病知识,搜搜正能量的报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摆脱孤独感。④负罪感,因家属被隔离或感染或受到了邻里的指责产生了负罪感。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指明他也是受害者,他不是疾病的始作俑者,不用过多的自责和内疚。 严重患者可以辅以药物治疗或请精神科会诊,中医会诊。
2.4 用药护理,遵循李兰娟院士的“四抗两平衡“”治疗方法(四抗:抗病毒、抗休克、抗低血压及多脏器衰竭、抗感染;两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观察患者血常规、生化、血压、炎症指标及血气分析等,遵医嘱调整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抗病毒抗菌药物多产生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疲乏无力、失眠、双下肢浮肿等,观察患者面色、胃纳、体重及进出量情况;合并肾功不全、高血压患者,关注尿常规是否有蛋白尿等肾功不全表现,严格按病情控制补液速度,预防心衰发生,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尿量偏少等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糖耐量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定时监测血糖,停药后有无低血糖反应,如出汗、心悸、双手颤抖情况,在护士站放置低血糖处理应急箱(大部分患者家属也在隔离,无食物储备)。本院有4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最高值达31.7mmol/l,医嘱予调高降糖药剂量后血糖控制可,停药后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导致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护理观察处理及时到位,无不良事件发生。
2.5 生活护理
2.5.1 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听舒缓音乐缓解焦躁情绪,负压病房患者关注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疏导,观察有无胸闷、缺氧等不适。重症/危重症患者以卧床为主,训练有效的呼吸方法增强肺功能【3】,协助床边活动,结合简单中医疗法如甩手功等促进血气通畅,依病情锻炼患者自理能力,轻型/普通型休息为主,生活自理。活动中评估患者心律/心率、呼吸、血压情况。各种操作有序集中进行,促进患者休息。
2.5.2 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长期使用管路、卧床的患者使用多爱肤胶体敷料保护、三角枕协助翻身、三马气垫床减压、保证营养摄入;鼻饲、高热患者给予口腔护理,补充维生素,预防口腔溃疡;腹泻患者,观察肛周皮肤情况,活动受限患者用液体辅料、造口护肤粉保护皮肤;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观察皮肤有无瘀青及出血点,尿色是否偏红,皮肤黏膜情况。本病区有一患者瘫痪状态,大小便失禁,腹泻,ADL评分0分,尾骶部带入2期、3期压力性损伤,首选充分评估患者,然后取得家属同意予留置导尿,观察患者排便习惯,发现患者多于进食后30-45min出现排便情况,借助手持终端设置闹钟,及时查看,排便后充分清洁皮肤,使用造口护肤粉、液体保护皮肤。Q2h更换指氧饱和度的位置,帮老人进行四肢被动运动,按摩肌肉,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料,患者压力性损伤愈合,失禁性皮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产生。
2.5.3 营养支持[3],2019-nCoV患者胃納差,恶心欲吐,提供食物以样式多、色彩艳、清淡为主,每餐提供水果,适当补充蛋白质,根据病情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腹泻患者控制粗纤维食物摄入,关注患者生化检测情况,必要时遵医嘱予人血白蛋白静滴,无法进食者,予鼻饲营养支持,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补液时严格控制滴速,精确计算每袋液体的输注时间,在接近时间时增加巡视次数,护理期间无空袋、回血、液体渗出等问题产生。
2.5.4 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基础疾病患者每日饮水2000ml-2500ml,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据病情进水,使用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的患者给予充分湿化,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叩背,预防痰液粘稠,必要时予化痰药物。
2.5.5 根据跌倒、Brade评分、ADL评分、VTE评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按相应流程处理。
2.5.6 防护【5】-【6】,患者病室内活动,病室内带口罩,每4h更换,潮湿污染随时更换,教会患者正确佩戴外科口罩方法。叮嘱患者勤洗手、正确洗手方法:内-外-夹-弓-大-立-腕。同室患者交流保持1米安全距离,如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转阴,立即将转阴患者移至单间。医护人员进出病房随手关门,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制度,防护物品疑似污染立即更换,降低交叉感染几率。保持病室开窗通风3次/天,每次30min以上,病室干净整洁,减少物表污染源。正确处理患者生活垃圾,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和84消毒液按1:10比例作用30min后冲弃。如有漏出,吸收棉垫充分吸收后,用含有效氯浓度1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min,再次擦拭。操作前充分评估用物,物品路径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避免用物准备过多浪费及用物准备少增加工作量及污染几率。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留置针使用无菌正压接头防针刺伤,降低感染风险。出院患者病室终末消毒,紫外线照射1h, 含有效氯浓度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所有物表,床单位消毒机再次消毒病床,所有仪器设备消毒备用。
2.6 出院指导【7】,患者出院后由医院统一安排,专车护送,与所在社区交接,告知患者仍需家中或集中隔离点隔离14d。家中隔离者,单室居住,佩戴口罩,与家人分开就餐,不混用洗漱用品及餐具,餐具用后及时高温煮沸消毒,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开窗通风,勤洗手,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家中物品,排便后用含氯泡腾片浸泡半小时后冲掉,家中每日早晚监测体温,如体温异常(腋温>37.3摄氏度)及时联系社区卫生院,1周后复诊,专人回访及联系专车护送患者复诊【2】。
参考资料
【1】吴月姣,杨淑梅,陈瑞琳等.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2019 22(18):2253-2257
【2】马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许媛. 重症营养:从营养支持到医学营养[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9(25):1931-1933
【4】陈玉婷, 蒋雅琼. 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 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情况[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56,59.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
【6】李六亿.标准预防——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基本策略中国护理管理,2019?19(8):1121-1125
【7】《关于出院患者实行居家医学观察硬管控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