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   作者:龙艳
[导读] 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功能护理中,不同时间康复护理的重要价值。
        龙艳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  阆中  637400
        【摘要】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功能护理中,不同时间康复护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取68例产后妇女,因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产后2个月行康复护理的产妇为对照组,产后42天行康复护理的产妇为观察组。结果:干预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干预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护理中,较之2个月后护理效果,发现产后42天后行康复护理干预,盆底肌肌力恢复总有效率越高,同时可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盆底功能;产妇
        女性分娩后可致盆底松弛等情况,均可对排尿造成影响,长期不恢复会引发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甚至可降低性生活质量[1]。故需要及时对产妇行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有效促进盆底肌肌力恢复,从而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但不同时间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均会有所差异,多数学者认为,产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理想[2]。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产妇行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干预,并做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取68例产后妇女,因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产妇各34例,产妇均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对照组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年龄(29.68±3.54)岁;观察组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9.41±3.62)岁。产妇干预前后基线数据保持一致(p>0.05)。
        纳入条件:产妇盆底肌测量肌力在3级及以下;产妇神志清楚;产妇、家属均了解此次观察,同意参与并签署协议,积极配合康复护理。
        排除条件:不能合作;精神疾病;泌尿系感染;既往有生殖系统手术史;慢性病者;我发正常沟通者;心血管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1组—产后2个月开始行康复护理。
        2组—产后42天开始行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措施:①凯格尔训练:指导产妇取仰卧位,通过收缩阴道、尿道、肛门,来锻炼盆底肌肉,在小便时突然憋住,停留几秒,随之恢复尿流,切勿在小便时做日常凯格尔运动。还可用手镜观察,行收缩、放松练习。②阴道哑铃:选择阴道哑铃,保持干净,放松身体后,将阴道哑铃放置体内,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随之可收紧内壁肌肉。③锻炼:腹式呼吸:指导患者放松身体,尽可能在深呼吸时,使腹部最大限度扩张、收缩,呼气时收紧肚子,吸气时肚子凸出。PT球臀桥:平躺后将双脚放置地面,或有条件者支撑在一个球上,随之用腹部、骨盆支撑,下背部离开地面,保持5秒,重复训练。船式锻炼:取仰卧位,双侧下肢绷直并离开地面,双臂向前伸展至舒适位置,背部挺直与臀部呈直角,保持30秒。侧躺:肘部在肩部下方,臀部、双脚并拢,臀部离开地面,身体呈直线。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盆底肌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康复护理人员采取手法检测,其中包括差、一般、良好,差:产妇阴道收缩时,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收治5秒及以上,完成次数在5次及以上;良好:产妇阴道收缩时,抵抗手指压力在3秒,可持续完成3次;差:产妇阴道收缩时,可感觉肌肉轻微蠕动,手指甚至感觉不到肌肉收缩。总有效=一般+良好。
        (2)统计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护理人员严格观察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自觉症状出现等,并计算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取SPSS19.0,检验中:计量资料(x±s)—t,计数资料—χ2,p<0.05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盆底肌肌力恢复有效率
    干预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女性产后盆底肌损伤,长期不能恢复,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等问题,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会降低,可加重疾病,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促进恢复,因此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极为重要[3]。本次研究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凯格尔训练、阴道哑铃及锻炼等,其中凯格尔训练可改善盆底肌力差的问题,同时可避免盆底肌功能障碍中尿失禁等情况[4]。阴道哑铃可促进阴道内壁肌肉收缩,达到锻炼效果。最后可通过合理、有效运动,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另外对于康复护理时间的选择,至今仍存在较多观点,本次研究中对产后42天、2个月产妇行康复护理干预,发现早期效果更好[5]。因产后42天产妇恶露基本排净,机体已经恢复,阴道充血已缓解,此时是产妇开始进行盆地康复的最佳时间,可更好地刺激神经细胞及肌肉,更有利于进行盆地康复训练,保证康复训练的完整性,随之可促进盆底肌肌力快速恢复。
    总而言之,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护理中,较之2个月后护理效果,发现产后42天后(早期)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国英.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27):257.
[2]李小平, 莫敏.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014(031):159-160.
[3]徐丽红.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9):81.
[4]于丽萍.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016(003):245-246.
[5]李倩.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30):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