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   作者:袁蕊妮
[导读] 目的:研究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
        袁蕊妮
        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病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研究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中风偏瘫患者,在康复中,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在FMA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经护理后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加显著(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以中医护理干预,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中医护理
        中风是临床高发心血管障碍病症,中老年人是中风高发人群,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国内中风偏瘫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多采用康复训练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干预服务,但预后效果有限。为了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案,本研究就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索。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中风偏瘫患者,均表示自愿入组,执行随机分组法,观察组52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31例及21例,年龄分布是44岁至78岁,中位66.5岁,对照组52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32例及20例,年龄分布是45岁至77岁,中位66.0岁。比较两组患者资料,P>0.05。
        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良肢摆放、平衡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坐位站立训练、遵医用药、定期检查、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①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肩髎、三阴交、合谷、环跳、昆仑、委中、照海,直刺,留针20min,在各穴位针刺上方点燃艾柱,注意避免烫伤,1次/d。②穴位按摩,使用搓、按、滚、拿、揉等手法,重点按摩患侧背部、面部和肢体,拿捏肩井、风池,1~2min/次;揉按足三里、委中、环跳、承山、合谷,3~5min/次;使用滚法、推法按摩四肢肌和腰臀等肌肉丰厚处,5~10min/次,保持用力均匀、柔和、持久。③中药熏洗,药方组分包括红花、桑枝、海桐皮、伸筋草、川乌、续断、乳香、川芎、草乌,将药物装入布带中,药液煎好后先熏蒸患肢,待温度降至40°后再行熏洗,浸泡时配合足底按摩,使药液充分吸收,熏洗期间注意控制药液温度,主动询问患者感受,防止烫伤,保持室内通风,熏洗完毕及时擦干患处,预防受凉,20min/次,早晚各1次。④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用体贴、关怀的语言开导患者,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心理情绪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与患者交谈感兴趣的话题等多元化途径,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比如在“乐与人和”、“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播放《喜相适》、《百鸟朝凤》、《紫竹调》、《绿叶迎风》、《木发新枝》等曲目,缓解患者焦躁、悲观情绪,使患者重新振作,同时积极争取家属支持,使患者真切感受到家人对自身的关爱和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3.观察指标
        利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资料根据计量与计数不同,采用t值χ 2 值与不同的检验方法,以SPSS24.0软件系统,P值<0.05,有统计差异。
        二、结果
        观察组明显改善了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手指功能评分、肢体平衡功能评分,对比对照组,P<0.05。

        三、讨论
        偏瘫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中风偏瘫患者症状较轻时,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进行简单的活动;病情加重者,则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法自由活动,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风偏瘫患者及时给与有效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开展,可通过情志护理、肢体细节锻炼、面部肌肉等锻炼,可达到疏通气血、补血益气之效,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来说,开展康复护理,是为了将患者正常肢体功能有效恢复,利用各种护理措施,尤其是中医护理,促进患者有效恢复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将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提高。在中医护理实施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患者实施康复运动,确保患者恢复至良好状态,针对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等情况,将适宜运动方法提出,引导患者开展各个关节运动,针对患者某个部位,为患者开展康复运动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尽量使用病患部位,锻炼该部位灵活性,对患者病患部位功能进行有效恢复。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护士应积极沟通患者,对患者心理素质进行相应了解,因人而异,为患者开展心理治疗以及开解,对患者内心疑问进行倾听以及解答,促使患者明白不良心理会对自身病情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将患者良好心理素质建立,促使患者生活习惯正确。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予中风偏瘫患者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升,对预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路,刘青峰,孙桂娟.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医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71-71.
        [2]陈芊妤,廖若夷,张月娟,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05):677-681.
        [3]吴琴瑛,余梅,连碧霞.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07):140-141
        [4]许玉芬,韩小雪,吴素芳.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3):336-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