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   作者:宋红玉
[导读]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
        宋红玉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骨科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分析病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中的病例人数分别有40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行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发生的疼痛相关并发症也较少,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所占优势较大(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中行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可对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有效控制,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规范化疼痛护理;围手术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影响分析

        膝关节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临床主要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通过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但由于受到手术创伤性以及术后恢复期活动疼痛等多种因素影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为提升其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本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了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并在下文中分析了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将其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1例/19例,平均年龄值为(68.5±2.2)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例男、18例女,平均年龄(68.0±2.1)岁,组间资料数据对比差异值经计算后显示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行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①建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和护士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岗位培训,使小组护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骨科患者护理相关要点、疼痛发生因素及护理方法等,并提升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②风险评估:护理前要对患者开展风险评估,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文化程度以及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评估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管理计划。③认知教育:护理人员要耐心对患者讲解疼痛发生因素、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护理方法等,并要给予患者更多的亲情关怀、支持与理解,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认知度和配合度;④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在病房内播放舒缓音乐,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适度。⑤疼痛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当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达到3 分时,则给予音乐疗法、语言交流以及看书看报等非药物镇痛护理;当疼痛评分达到3分以上则采取药物镇痛干预;疼痛程度评分达到6分时,则需要告知主治医生制定针对性的镇痛方案。并通过热敷以及理疗等方法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程度;并要加强卫生管理,使各环节达到无菌操作流程,避免患者治疗期间感染病变发生。
1.3观察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VAS)疼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总评分值为10分,疼痛越重分数越高;运用调查问卷方式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指标越好;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计算方法
        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0.0,(±s)和t检验/n(%)和x2检验为本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两组数据指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时P<0.05。
2结果
2.1 组间护理效果对比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指标对比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睡眠质量得到良好提升,最终发生的疼痛相关并发症较少,各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明显优势(P<0.05),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疾病在临床骨科中的发病率较高,当前临床上针对严重膝关节损伤以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疾病多数需要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通过治疗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但由于骨折后所产生的疼痛以及手术创伤性疼痛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因此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2]。为进一步提升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篇文章中对其患者采取了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配合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疼痛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岗位培训,从而提升了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及护理能力;并且由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护理,在护理前通过风险评估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计划,确保了临床护理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以及情绪安抚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了患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的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从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根据疼痛程度开展针对性的疼痛干预措施,因此能够使疼痛管理更加细微化,使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最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3]。
        以上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对提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提升患者康复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蕾,张萍,权曙霞.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7(1):43-45,48.
[2]王蕾,张萍,权曙霞.规范化疼痛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18,000(026):84-85.
[3]蒋亚琴.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16):235-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