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先双 通讯作者:施艳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 芜湖(邮编241000)
【摘要】目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内容,分析其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病情改善所发挥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于我院精神科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的例数是33例。研究组:护理方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工作,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对比指标: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IPROS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ROS评分高,护理满意率高,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结论:在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康复,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精神科;以人为本理念;负面情绪;改善;护理工作
精神科患者病情复杂,缺少自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疾病的首选方式,但患者服药配合程度低,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效果,还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精神科患者可以感知外界的情绪与行为,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1]。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感,感受到来自护理的尊重和关怀,使患者全心配合护理[2]。本文探究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工作实施在精神科护理中所取得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是2019年2月~2020年5月,接诊对象是66例精神科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上;经过临床症状表现和相关检查确诊为精神类疾病,其中情感性障碍22例、精神分裂症14例、神经症9例、抑郁症21例。经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了解护理方法和目的,同意配合。排除以下情况:恶性肿瘤、慢性病、无法配合治疗、中途脱落等。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男性女性的比例是18:15,年龄区间是22~67岁,平均年龄数据是(52.72±1.25)岁。将剩余33例患者安纳入对照组,男性女性的比例是17:16,年龄区间是21~66岁,平均年龄数据是(53.37±1.07)岁。经过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数据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指导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方法,具体的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首先要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减轻情绪对患者情绪造成的刺激,缓解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病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4℃左右,湿度保持在55%左右,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护理[3]。昏暗的环境会给负面暗示,不利于心理状态的调节。在安全情况下,可摆放一些绿植,调节生态环境。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点。护理人员要把握患者的病情特点、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和经济条件等,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倾诉自己的感受,保持每天进行30min的护患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后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疏解[4]。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尊重患者的情绪,积极进行正面诱导,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若患者紧张、情绪明显,可采用深呼吸的方式进行缓解。③综合康复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服药重要的认知,主动服药。从饮食、心理、运动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整,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进行健康指导[5]。表扬患者的良好状态,引导患者重新开始社交活动和生活自理,为回归正常的生活奠定基础。
1.3评价指标
①负面情绪。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分,评分高表示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越明显。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效果,采用IPROS评分进行评价,量表分为情感、依从度和社交能力三个维度,评分高判定康复效果差。③满意率。制定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和家属,使其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按照评分的分值来评价护理效果。评分>85分记录为非常满意,评分在70~85分记为一般满意,评分<70分记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组间研究资料进行对比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进行记录,t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进行记录,法进行检验,只有当P<0.05时,可以认定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负面情绪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相近,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下降,P<0.05,详见表1.
.png)
3 讨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国民生活和工作面临的压力,比如工作压力、学历压力和生活压力等。一旦压力过大,超出自身调节的范畴,就会导致精神类疾病的出现。临床研究发现,临床上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的心理状态、行为和生活质量均造成明显的影响[6]。药物控制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息息相关。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舒适感,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病情康复[7]。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的灵活性和效果。
结合本次研究分析,研究组患者护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明显,康复效果评分高,患者护理满意率高,数据之间对比的差异性表示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价值高。
常规精神科的护理缺少对患者需求的重视,使患者不信任护理工作,难以配合。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特点、性格、心理状态和负面情绪,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8]。通过有效的沟通传递护理关怀,使患者信任护理工作。开展健康宣讲,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服药重要性的认知,主动配合护理[9]。提升患者的舒适感,尊重患者的情绪和感受,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
综上,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帮助改善的负面情绪,促进病情康复好转,患者护理满意率高,取得积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2):115-117.
[2]谢晓燕.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5):37-38+41.
[3]周英.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03):157-159.
[4]盛玉霞,冯竹娥,赵丽,侯玉玲.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99+101.
[5]代卫红.双焦点理念在精神科人本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24-1726.
[6]胡晶晶.“以人为本”理念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5):70-71.
[7]胡昕.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255-256.
[8]王岩.在精神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228.
[9]赵颖逾,侯玉玲,邸红英.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7):11192-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