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昊
河南省新乡公立医院放射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研究X射线辐射评价、剂量控制方法等,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关系。方法:课题观察76例有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需求的患者,默认机器曝光条件者38例属机器组,曝光条件行人工设定者38例属人工组,检查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完成后行X射线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人工组基值管电压高,摄片总帧数少,X射线剂量乘积、入射表面剂量少,数据和机器组有差异,P<0.05。全脑血管造影满意度于人工组(97.37%)比机器组(78.95%)高,P<0.05。结论:管电压提高、摄片总帧数减少的前提下,可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X射线产生的辐射,对维持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安全性很关键。
【关键词】X射线辐射;检查安全性;剂量控制;患者满意度;全脑血管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近年在血管疾病检查中应用较多,其高准确性成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可为脑血管疾病者治疗提供参考。全脑血管造影中,辐射剂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虽能对脑血管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但会使脑血管疾病者受到辐射损伤,安全性欠佳[1]。辐射剂量控制中,有机器控制、人工控制两个途径,且两者的辐射剂量有差异,为减少全脑血管造影者受到的辐射损伤,以合理途径调整全脑血管造影参数很关键[2]。故课题观察76例有全脑血管造影需求的患者,旨在评估机器、人工对辐射剂量控制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观察76例有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需求的患者,检查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完成,机器组:38例,纳入者年龄跨度是28岁-60岁,年龄均值(44.91±3.84)岁;纳入者中18例女,20例男;经机器默认曝光条件行全脑血管造影。人工组:38例,纳入者年龄跨度是27岁-61岁,年龄均值(45.48±3.90)岁;纳入者中17例女,21例男;经人工设置曝光条件行全脑血管造影。组间无差异(P>0.05)。课题纳入者均存在原发性脑血管疾病,需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脑部损伤,知晓同意课题实施,此前无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史,对检查无禁忌,委员会批准课题。
1.2方法
机器组纳入者均根据机器默认曝光条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摄片、脉冲透视、管电压参数分别是6帧/s、30脉冲/s、63-65kV。人工组则根据人工调节曝光条件行全脑血管造影,其摄片方式为组合式摄影,脉冲透视、管电压参数分别是15脉冲/s,80kV。两组均经血管造影仪器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即可。
1.3观察指标
行造影检查各指标观察,有基值管电压、摄片总帧数、X射线剂量乘积、入射表面剂量等。
向全脑血管造影者发放满意度问卷,经摄片情况、辐射剂量等角度评估造影满意度,有很满意、相对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P<0.05,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全脑血管造影指标属计量资料,全脑血管造影满意度属计数资料,在SPSS24.0中完成t或X2检验即可。
2.结果
2.1全脑血管造影指标观察
人工组基值管电压、摄片总帧数是(80.24±0.51)kV、(378.22±81.07)帧,X射线剂量乘积、入射表面剂量是(6840.32±2107.84)cGy·cm2、(422.12±109.83)mGy;机器组基值管电压、摄片总帧数是(64.78±0.98)kV、(466.91±92.03)帧,X射线剂量乘积、入射表面剂量是(13982.50±5830.93)cGy·cm2、(1078.34±408.84)mGy,其中人工组基值管电压高,摄片总帧数少,X射线剂量乘积、入射表面剂量少,数据和机器组有差异,P<0.05。
2.2全脑血管造影满意度
人工组对全脑血管造影满意度是97.37%(很满意22例,相对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机器组对全脑血管造影满意度是78.95%(很满意18例,相对满意12例,不满意8例)。P<0.05=0.0130,X2=6.1758。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为寻找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措施,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很关键,经检查后明确脑血管疾病具体情况,能使脑血管疾病治疗有效性得到提升。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时,会进行X射线辐射,若辐射剂量过大,会使检查者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其低安全性的特点使脑血管疾病者接受度降低,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X射线辐射剂量的调整很关键。既往多根据全脑血管造影仪器默认参数实施检查,虽能保持高质量的摄片,但高X射线剂量容易造成机体损伤,后经检验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仪器参数的调整,使X线辐射剂量得到控制,且摄片质量仍保持在高水平,对提高脑血管疾病者接受度有推动作用[3]。本课题中,经人工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仪器参数的调整,其中脉冲系统设置的是15脉冲/s,电压设置的是80kV,虽摄片频率会降低,耗电量会增加,但此过程中X射线剂量得到控制,可减少脑血管疾病者受到的射线损伤,有安全性高的特点[4]。经本研究实施后,可发现人工参数的调整,能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X射线剂量进行更为准确的控制,在保持高质量摄片图像的基础上,脑血管疾病者受到的损伤减少,使全脑造影检查表现出高安全性,对脑血管疾病者较适用。
综上所述,机器默认条件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会使检查者受到较多的辐射损伤,经人工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电压的提高及摄片帧数的减少,能控制X线辐射剂量,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紫寅,王德全,段彬, 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辐射剂量及照射时间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28(4):203-207.
[2]赵盛梅.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5):240-241.
[3]刘丽红.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25-27.
[4]李瑗,张继,田为中, 等.磁共振血管造影和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 造影诊断颅内动脉 瘤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