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成 马俊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831100
摘要:随着大工业生产及自然科学发展,职业性疾病越来越多。引起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一些有害物质,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文章主要对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
引言
职业病之所以被称为职业病是因为成此病的主要场所是作业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场所。由于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化学、物理、生物等危害因素的影响,其身体健康受损,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此外,如果不对职业病进行有效的防控,不仅会影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危害因素
在机械制造业之中,容易出现职业病的岗位包含有铸造、锻造、热处理、电工焊接和涂装等。这些岗位通常都是半机械半手工的操作方法,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为8小时,个别企业的工作时间有所延长,最长达12小时。
1.粉尘
因为企业本身所处的工艺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一些,在其具体铸造以及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电焊,一般电焊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据相关部门检测之后发现,在这类企业之中,大约有90%的烟尘粒直径不超过5μm,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粉尘。
2.毒物
在一些机械制造业生产之中,涂装工艺中使用的原料都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甲醛等化学物质,电镀时的镍酸雾等,长时间接触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就发生职业中毒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工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比如在应用锰条进行电焊的时候,会使得整个工作场所当中的二氧化锰和铅烟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多。据调查分析发现在该类企业工作环境中的此类有毒物质浓度超标率达到6%左右。
3.噪音和振动
在进行机械加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机械的摩擦以及碰撞,如切割、风动工具、抛丸、剪板、砂轮打磨等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强度往往都在100dB(A)以上,同时伴随有振动危害。
4.高温
机械制造业中的压铸、熔炉以及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存在生产性热源,作业场所温度特别高,尤其是在夏季,调查发现有一些企业的高温作业级别达到了Ⅰ级、Ⅱ级。
二、机械制造业常见职业病
1.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包括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粉尘允许浓度条件下作业,有可能发生职业性尘肺病。
2.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物理因素多指噪声和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因素。当机械制造业从业人员长时间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同时噪声防护措施又不到位,就很有可能导致作业人员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其中职业性噪声聋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一般从事锻压、冲压的作业人员较为容易引起职业性噪声聋。
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水盐代谢和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如防范不到位就可能会导致人员中暑。
3.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引起职业病的生物因素主要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三、机械制造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
1.改革工艺、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
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是机械制造业职业病防控的主要任务:一是优先使用有利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从根本上降低职业病的感染率;二是优化生产布局,对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进行分离,防止出现二次伤害;三是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完善操作规程
职业病的成因多种多样、非常繁杂,因此完备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相关企业应该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去完备自身的管理制度,采用更多方式方法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例如,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离辐射工作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准备,防护装置不可缺少,而且还要提升自己的技能纯熟程度,从而减少与辐射的长时间接触。
3.职业健康检查及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每年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于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不允许从事相关作业,对于职业病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治疗,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提升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现阶段在我国职业病的防治现状当中,绝大多数企业职工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程度,所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当中缺乏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成为职业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项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对职工或者是关于职业病危害管理者加强培训,定期给其实施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培训,或者是直接进行现场告知,让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必要性,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学会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自我保护;另外还应该要加大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和应用,最终确保相关防护设施的顺利实施,将职业病导致的各类危害降到最低。
5.加强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在于作业人员由于不了解职业病而在作业过程中不注重自身的职业健康防护。因此,只有确保作业人员在思想上了解职业病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程度,才能确保其在作业过程中主动佩戴防护用品,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职业卫生培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第一,每年对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第二,在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周围悬挂佩戴相关防护用品的警示标识;第三,制作职业病相关知识的海报、书籍进行职业病防控宣传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认知和法律意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机械制造业职业病防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该类企业去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在加强工程控制的过程中,有效落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以及职业健康教育,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进而构建起来相互理解和促进的防护模式,有效地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郑琳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7,32(5):316-318.
[2]张翠翠.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的评估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8(9):222-223.
[3]杨孝礼.浅谈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对职业健康的管理[J].化工管理,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