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昊杰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工作,目前,部分建筑企业不具有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负责人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这不利于施工安全管控工作的开展。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建筑企业施工负责人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控条例,对施工器材、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建筑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还应该引进与生产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减少施工人员对高危设施的直接接触,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建筑施工工作的稳定开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问题发生率仅次于煤矿问题。对此,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工作人员,都需要提高对施工安全问题重视力度,只有保证施工安全才能高效施工。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施工过程中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施工环境较差,工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劳动,比较危险,施工人员身体稍有不适,就极易诱发安全事故。企业需要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施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需要贯穿于建筑工程始终,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施工问题,安全施工关乎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提高重视力度才能有效开展安全施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安全交底流于形式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交底经常是安全员在现场口头交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文字留底,未对之后的工作提供安全检查依据。此外,大多施工人员依靠自身经验来完成施工作业,这对安全交底无法产生有效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施工团队中,安全交底工作并没有在施工时开展。一旦面对检查,就找人弄虚作假,伪造记录来蒙混过关,从而导致了工人的非法操作经常发生,这就使得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出现。所以,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安全施工流程详细记录责任到人。安全交底应由队长为作业组开展,且所有队员都应参与,并有双方的书面记录和签字。并且,交底的内容要标准化,要根据工程建设的情况,详细的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安全隐患开展安全交底工作,以便交底能够有效指导施工人员的工作。
2、建筑施工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因为投资者的经济性质存在多样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建设单位愈发难以承接项目,往往处于被动的市场地位}s}。因此,许多建筑项目的施工由建筑企业出资,根本无法保证安全资金。例如安全带磨损、安全网破旧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换新,已被取缔数年的配电箱仍被非法使用,电缆已经损坏老化也不愿意换新,更恶劣的是,安全帽也从不良摊贩那购买价格便宜的劣质产品等。
3、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低
建筑工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存在流动性强以及整体文化素质差的问题,进而对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差。他们中的许多人未经培训直接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并且缺乏相应的安全性以及施工经验。另外,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他们经历的技术类型的增加,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稀缺。为了加快进度并节省资金,劳务分包商通常会寻找许多未建造的建筑工地。经验欠缺的“初学者”来紧急处理非常繁忙的工作任务。但是,这些“初学者”没有相应的具体构造经验。另外,关于安全生产的知识还不够,他们往往相对较为胆大,安全意识较低,缺乏保护自己安全的措施,且难以管理。
二、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关措施
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施工方案在遵循国家管理规定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应根据下发的安全管理条例做好基层落实工作,并加大对于安全隐患以及事故的监督力度,在发生安全事故或发现安全隐患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追查到责任人。各个施工企业想要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等级首先要确定施工方与第三方监管机构的责任以及权力关系,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执法监督职能。通过对实际施工环节的观察,能够从仅仅针对书面上的人员工作状态逐渐过渡到现场对于人员、材料以及设备等的实质性监督管理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2、完善安全管理条例,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企业负责人就应该根据上述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条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条例不能满足各个规模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需求,因此,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实际施工安全管控需求完善安全管理条例。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安全负责人在开展施工工作前还需要熟悉施工现场和施工设备,尽可能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各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此外,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学习具有时效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团。
3、遵循材料管理制度,保证机械运行稳定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指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不仅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还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数量。因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就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选择质量达标的施工材料,并根据施工实际需求制定完整的材料选择和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材料调包等违规现象。同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保证安全保护设备全覆盖,在正式施工前检查安全保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此外,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每次施工工作开展前,还应该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检测施工设备的运行稳定程度,并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尽可能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机械设备,减少施工人员与高危机械设备的直接接触,从而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指标。
4、加深流程引导,确保安全操作
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施工人安全意识提升与施工人员正确流程操作的引导和规范这两方面,前者是提升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的前提,而后者则是促进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系数增强的方法。因而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施工流程正确性的引导与规范才是真正能够落实到施工质量的呈现与安全的保障上的主要内容。因此,施工单位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要格外强化对施工人员正确施工流程与操作的讲解与规范,并以定期考核和施工现场抽查的形式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掌握情况加以评估,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施工人员予以警告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补习”,而对于现场抽查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则要适当引用以薪资扣除为途径的惩罚机制。只有在制度与监管的双重加强下,施工人员在标准的操作流程学习与应用中才会更加严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施工流程的实施和落实才会更加规范和统一,偷工减料与安全事故也会在这样的要求下得到有效的控制与避免,施工质量与安全也会进一步地得到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系统的工作,会涉及多个方面,影响其有序施工的因素也就比较多。在现代化建筑施工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强有效的安全管控工作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的施工效率,还是提升企业市场信誉和市场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存在安全管控问题,因此,企业负责人还应该根据施工需求加大安全宣传和安全管控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设备来降低施工现场的危险指标系数,以此保证建筑施工的综合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桂祥. 论建筑施工安全及安全管理[J].区域治理,2018,(46):114.
[2]赵世超. 简析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5):2516.
[3]曾小峰.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