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文平 2.邓力尹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就我国的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正在极大力度的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其中就包括对农业工作方面的措施,以及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坡地的水土保持上,能够在种植方面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本篇文章将结合实际所出现的情况,对不同程度下的坡度进行农业的工作,相关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基于这样的基础讨论,在不同的坡度之下,我们对于农作物所体现出来的合理配置应当如何进行,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进行强化。
关键词:坡度;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合理配置
中国的地貌特征是相对比较多样和复杂的坡地的耕地是人类在农业生产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林业的面积逐渐减少,这也就使得在水土流失问题上变得更加的严峻,这也就在极大程度上,对耕地当中土壤的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大面积的流失,从而也就导致了土地的生产力有所降低,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对坡地所产生的农作物种植方面进行有效的思考。一旦自然环境出现较为严重的恶化程度,将会极大程度上的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影响,进而也就阻碍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也就影响了农业的经济发展,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坡地当中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善,就必须要对土地的生产能力进行提升,我国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都采取了一些农业工作的与当地情况相结合的措施,通过这些方式来对地表的情况进行微型的调整,同时对于一些地貌特征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得让其更加能够适应农作物的生存,其目的是通过一些增加地保过程当中以及地表在种植当中的粗糙程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再遇到一些较强以及恶劣的自然天气变化时,能够更加有效的对耕地当中土壤的蓄水能力进行增加,使得蓄水能力在根本上得到加强,一旦蓄水能力进行加强,我们就可以达到水土在耕地过程当中保持平衡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业在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水土保持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主要还体现在一些地形方面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如果在不同的地区遇到了降水比较惠及的情况出现,就会使得土壤在受到恶劣天气和环境影响时,泥沙受到严重的侵蚀以及沉积现象,随着一些土壤的沉积现象出现,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泥石流情况,这对人们的生产和安全是十分不利的,我们应当较为有效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可以增加一些会流石的泥沙沉积量和能够对水土进行平衡的保持,从而也就可以降低含沙量和流经的土壤数量,通过这些观点我们都可以发现,农业在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水土保持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1、某县坡耕地情况及治理现状
某县地处黄土高原,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是300多m,总面积是2288km2,其中耕地面积是160km2,坡耕地面积是30km2。该县主要以农业发展为经济来源,主要的农作物是高粱、玉米等,农业生产总值12亿元。
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坡地在耕种的过程当中,主要分布在一些中部的低山区以及丘陵等相关的地区,其中在中低山区坡地的耕地一般是在山坡上进行的,有时会在山坡处或者山腰处进行,但是在这种丘陵地区,我们可以呈片状区域进行分布山区,在坡面耕地当中土层的厚度是自下而上逐渐开始变化的,通常情况下是下面越厚上面越薄,总体的范围应该分布在15~200厘米之间,随着土壤在可塑性和难年度性上的变化,有时随着年度性的降低土壤的阻力的直径也可能会不断的增大。而对于中低山坡区的耕地情况来看,它的耕地情况主要出现的是较为分布的情况,整体呈现了一些出现呈带状式的分布情况,对于山丘和丘陵地区来说,坡地的耕地土壤在其可塑性上是相对适中的,尤其是对土颗粒的直径来说,也是相对较为合理的土层的厚度,一般分布在50~70毫米之间,相比于山腰处的土壤耕地面积来说,也是相对比较均匀的,更加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不同坡度下农业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影响分析
2.1 坡度对产沙量和产流量的影响
在我们对坡面进行耕地的过程当中,泼面的土壤结构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破面的产沙量以及产流量并不是十分固定的,这就需要我们人为的进行调控,主要是因为随着坡度在坡度角度的高度上变化,后面的产沙量可能会随着产流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较为主要的是在产沙量方面,人们在坡度的影响之下,不同的农作物可能会相应的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我们应当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特征来对坡地的耕种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调整时期,更加能够适应破地的种植。
2.2坡度对农田耕作的影响
在小面积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了改变土壤物理性质、改变耕作方式、增加地面种植面积和作物类型等措施。常用的农业耕作措施包括免耕或少耕、等高种植、跨坡耕作、垄作等。相关数据表明,在挡沙蓄水方面,农田耕作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
3.不同坡度农业耕地措施的合理配置
由以上可知,不同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影响很大,需要合理配置有效的农业耕作措施,以达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3.1找平措施
对于平地农业耕作措施,可采取农田防护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可有效降低粉尘、泥沙、土壤损失率和地表径流。其中,在坡度较小的坡面上,跨坡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明显,拦沙效率可达60%以上。同时,对于坡度为3-7°的缓坡,可沿坡采取垄作措施,泥沙截留率可达90%-100%,径流截留率可达85%-100%。在抑制水土流失方面,可以采取修建水平梯田、绿篱等措施。但水土保持的效益与缓坡农田的耕作方式没有太大区别,后续修建绿篱和水平梯田会增加维护成本,占用缓坡农田的作物空间,降低土地资源利用率。因此,在充分考虑各种条件后,对于坡度小于5°的浅丘和平地,应采用传统耕作方法,土地利用率高,投资少,长期耕作土地平坦,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取得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3.2缓坡和中等坡度的措施
由于中缓坡农田水土保持效果较差,且坡度低于25°时,采用绿篱、水平梯田等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差异不大。因此,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看,坡度在5° ~ 15°之间的坡地,最好采用绿篱、水平梯田等措施,尤其是水平梯田,在梯田高度不超过的情况下,其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蒸发量较低,此外,水平梯田能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水土保持效果稳定,地表径流截留率高,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3.3陡坡措施
陡坡耕地可以采用绿篱措施进行处理,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横坡绿篱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流失的截留效果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措施的实际应用中,要尽量选择生命力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植物类型,同时合理确定绿篱间距,最大限度地抑制水土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坡度下农业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不同。一般坡度越大,土壤损失率越高。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农业耕作措施,有效抑制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鹏.降水强度及坡度对不同土壤产流产沙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0(04):15-16.
[2]方乾,赵龙山,吴发启.降雨强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37(02):215-21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