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花果山大道作为城市中央大街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8期   作者:刘磊
[导读] 本文在连云港“城市东进”发展战略背景下,根据一心三极规划构架,研究连云港花果山大道作为城市中央大街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磊
        江苏华新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在连云港“城市东进”发展战略背景下,根据一心三极规划构架,研究连云港花果山大道作为城市中央大街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其条件基础、现存问题、对策建议等三方面,运用调查—发现—解析—反馈的PDCA动态循环理论,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筑、交通等六大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力求推进花果山大道水映山城的设计理念和碧海蓝天的人文景观轴发展。
【关键词】城市东进  一心三极  水映山城  碧海蓝天

        城市中央大街,是一个城市中较为繁华且具有相对轴线属性的结构性中心大街。与其他大街相比,中央大街的尺度更为宽阔、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历史、文化等元素更为鲜明,环境资源更加丰富,是一个城市中最能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交通联廊。
        花果山大道始建于2003年,南自苍梧路互通(高新区中心和市行政中心),北至海滨大道(至大港路,开发区中心和未来城市中心连云新城),地处于连云港城市中心位置,全长约22公里。沿线自然资源丰富,联系功能突出,开发潜力巨大。花果山大道既是连云港的重要交通载体,也代表了城市发展的组织结构模式。
        一、将花果山大道作为城市中央大街建设的条件基础
        目前,花果山大道两侧地块已初具规模,集居住、商务、休闲、教育、科研、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体系完整且业态丰富,富于现代化气息和连云港特色。花果山大道作为连云港城市中央大街建设,是连云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大道两侧集聚有全市最新最全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以连云港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以特色海滨城市中心为目标,精品打造连云港城市中央大街时空延续轴线。
        连云港在城市功能分区布局中坚持“一心三极”结构方针。“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花果山大道建设带动连云港城市东进步伐,符合一心三极规划要求下建设连云港大市区大港口的远大理想。目前一体两翼、一港四区组合大港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实现新的飞跃。
        二、将花果山大道作为城市中央大街建设存在的问题
        1.花果山大道沿线缺乏重要机关、金融、商业和文化等单位支撑。花果山大道沿线在重要机关的战略布局中现处于前期探索阶段,难以形成机关整合的规模效应,降低了群众处理行政事务的便捷性。目前连云港金融片区较为分散,海州、连云金融联系较弱,缺乏体系效应
        2.花果山大道沿线缺乏地标性建筑和景观配套。花果山大道城市景观长廊,以“四季常绿、色彩丰富”的设计理念实施路网绿化,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因地制宜打造组团绿化路网,一路风景,景景相异,打造城市主轴绿色生态长廊。目前花果山大道两侧绿化品种较少,行道树、中央绿化带等景观设计可继续提升高中低层次变化。街头绿地布置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休闲绿地的带动功能。花果山大道两侧景观小品数量不足,单一效果较好但缺乏整体性。
        3.花果山大道沿线缺乏支路体系联动。花果山大道主干道系统基本形成,但南北向郁林路等尚未建设,花果山大道周边支路体系有待完善。支路体系的不健全,可能引发道路功能恶化、道路通行能力降低、公交路线设置困难、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快速道路压力过大、路网升级成本扩张等问题,不利于花果山大道做成城市中央大街的多维立体网络化交通建设。
        4.花果山大道沿线缺乏公共交通配套。花果山大道建设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因其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等众多因素,目前大面积的经济、商业、居住区仍处于在建阶段。受制于道路、经济、人口等原因,花果山大道沿线公共交通配套略有不足。工程竣工并开始使用的建设项目在总体范围内比例较少,花果山大道两侧人口集聚效应低,支路体系不够完善等都直接影响公交配套的实施。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作为连云港城市中央大街建设的花果山大道,公共交通系统有待提高。
        5.花果山大道沿线缺乏文化提炼与情感升华。连云港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山文化、海文化、西游文化等构成了连云港独具特色的文化核心。作为城市中央大街的花果山大道在文化表达上需勇于创新、胆大心细。其作为山海文化连廊兼五A级景区花果山入口支路,需大力挖掘文化精髓,深耕文化底蕴,将港城文化融入花果山大道建设之中。目前,花果山大道的山海文化特征较少,没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城市建设缺乏独一性,不利于连云港的文化宣传。
        6.花果山大道沿线缺乏休憩空间节点。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人性的本能有在现实的忙碌中寻求休闲的冲动,从而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休闲与娱乐是城市中央大街的重要功能,是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表现。目前花果山大道中该类空间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改善。
        三、将花果山大道作城市中央大街建设的对策建议
        1.花果山大道作为城市中央大街建设,应完善其功能属性,促进成为科教文卫辐射、衣食住行一体的综合性中央大街。大力发展大道两侧机关、金融、商业和文化设施,提高服务性,保障生活生产便捷性。
        目前,花果山大道沿线产业分布已初具规模,教育、科研、文化、商务等产业组团完成初步融合。需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继续夯实产业基础,以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其他综合实力。
        2.大力发展花果山大道及周边的交通道路体系,强化花果山大道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型空间网络交通。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城市发展进一步解析,可以发现,交通能够通过改变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口迁移等来影响城市发展。
        积极建设花果山大道横纵向公共交通体系。沿线布置特色景观小品,建设连云港文化特色标识。以生态绿化景观为特点,减少道路建筑出入口数量,形成静谧自然的宜居环境。强化步行舒适性,结合城市家居与社区家具,打造宜人舒适的步行系统。
        3.位于花果山大道北侧的连云新城,环境资源丰富,可塑性强,应大力开发其潜力。连云新城定位为连云港城市新中心,不仅服务于连云港市,而且辐射整个苏北苏中地区乃至沿东陇海线地区,还将引领连云港市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新版《连云港总规》在修编中对连云港城市性质上指出,连云港是我国沿海中部重要的国际性海港城市、江苏省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海”是连云港宣传的特色名片。
        4.花果山大道因花果山而得名,花果山之名来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大道发展应紧扣西游文化,深挖连云港文化内涵。西游文化的自然山水不仅形成了花果山大道的重要特色,也是发展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重要资源。完善花果山大道作为中央大街的旅游职能,将西游文化融入中央大街建设,以旅游业带动商、居、工、学等产业的整体提升,商、居、工、学等产业又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集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加快进行大道亮化工程,打造连云港特色夜景风貌。亮丽的城市夜景不仅可以为人们的夜间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对繁荣经济、树立和表现一个城市的夜间形象,营造高尚的文化氛围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和实施亮化工程,可以展示夜间的丰富多彩、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光影形象,建成一些品味高、质量好、与城市形象相适应的光环境场所。可更多的烘托城市中心区域的庄重、亲切、优雅的格调,使城市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从而增加城市空间的吸引力,充分表现城市环境文化信息及其建筑美学。
        6.将市开发区作为高新区和城市中心建设,将市开发区牌子与徐圩新区合并。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15平方公里,辖朝阳、中云、猴嘴3个街道和台北、青口2个盐场,人口约10万人。近年来,连云港开发区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强市主力军、改革开放排头兵、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稳居“第一板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