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8期   作者:南斐
[导读]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作为一项特征显著的综合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提高重视。
        南斐
        身份证号:61062819851003****   陕西延安727500
        摘要: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作为一项特征显著的综合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提高重视。本文先分析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优势,从前期准备、摊铺、压实、水损处理和对缝五个方面探究其具体应用,希望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技术的严格把控,提升市政道路的使用质量。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施工;水损处理
引言:
        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的问题,提高城市道路运行效率,推动城市发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多采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凭借其抗压性和耐用性强的优势保证国民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应加强对该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优势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艺复杂性的要求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从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来看,应确保其在施工完成后,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避免为国民出行造成不便。而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可以最快的时间对外开放,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并且后期路面的维护工作也相对简单,能够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性。另外,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凭借混凝土和矿粉的吸附性对市政道路路基起到保护作用,有效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保证路面结构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对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一)施工前准备
        市政道路施工使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路面处理。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表层和基础材料能够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出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实际作用,需要先对施工路面进行平整化处理,重点清扫和洗刷磨损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其表面喷施乳化的液体沥青等油状物,使其能够渗透到基础表面,利用铺设砾石的方式填补空隙,保证路面平整度的同时,提升市政道路效率和质量。第二,温度控制。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沥青混合原材料搅拌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无法保证沥青的应用质量,还可能会影响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效率,需施工单位委派专业人员对温度进行实时监督。
        第三,合理选材。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用时,对材料的选择较为严谨,主要分为沥青选择和细集料选择两个方面。在选择沥青材料时,要基于施工地点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例如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所选择的沥青材料以粘稠度高的特征为主;而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沥青材料的粘稠度普遍偏低。在细集料的选择上,应注意环境因素和黏性的影响,确保细集料的整洁性,注意保存环境不会造成细集料风化而影响其使用质量。目前,常用的细集料构成以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为主,根据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细集料配比,确保细集料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中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二)摊铺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基本准备完成后,需要将沥青混合料摊铺在中间层中,为后期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首先,在开展沥青混合料摊铺工作之前,应先在道路中间层涂刷粘层沥青,在接触层涂刷沥青结合料,确保二者之间的粘合性,并实时监测涂刷位置,避免道路施工过程中粘层沥青遭到破坏。

其次,在选择摊铺机型号时,应结合市政道路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分析,做好道路宽度的精准测量,确保所选择的摊铺机能够满足摊铺作业的需求,尽可能做到摊铺作业的一次成型,避免后期再进行接缝问题的处理,保证摊铺作业的均匀性,充分发挥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摊铺中的作用。最后,在实际施工作业中,需要注意对摊铺作业各项参数的合理掌握,主要包括速度、温度、沥青混合料、道路路基情况等,充分利用摊铺机的自动找平和调节厚度功能,实现道路摊铺作业的连续性。尤其是对无法使用摊铺机的拐角、井沿等位置,需要专业人员手动摊铺,确保摊铺工作细节部分的稳定性。另外,在摊铺工作结束后,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路面凹陷、裂缝的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修补,确保市政道路路面摊铺质量。
(三)压实
        压实作业是摊铺工作的下一步,主要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为确保压实作业的质量,应提前做好摊铺后的刮平工作,对应准确的检查线找到市政道路路面中不规则的位置,并利用人工找平的方式对不规则位置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压实作业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作业常使用的设备有双钢轮式碾压机和带振捣功能的碾压机,通过控制重压过程中的温度和速度来保证碾压作业的质量,增强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效果。通常初压作业的温度控制在120℃以上。复压和终压常用的设备为轮式碾压机,复压温度一般保持在90℃以上,终压温度在70℃以上[1]。在碾压过程中要合理掌握不同阶段的温度控制,避免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沥青混合料粘附在碾压机轮子上的情况。另外,施工单位在开展压实作业时,需要注意不能突然加速或急刹车,无论出于哪一个压实阶段,都应该保证碾压机的匀速行驶,避免影响路面碾压质量。
(四)水损处理
        水分损伤是影响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经常会出现因为没有控制好水分而使其渗透至道路缝隙中的情况,严重影响市政道路质量,降低国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如果市政道路工程水损情况较为严重,不仅会造成路面伤害,甚至还会危害到内部矿质材料,扩大路面张力,降低不同层面沥青的粘附性,出现路面开裂、剥落的情况,难以保证国民的出行安全。为此,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应重点关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中水损问题的处理,在实际施工中提前做好水损问题的预防措施,进一步处理施工中所使用的细集料,确保其干燥清洁。同时,可以在细集料表面使用液体抗剥离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和路面之间的粘附性,有效抵抗水损问题对市政道路造成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
(五)对缝
        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在实际作业中,往往难以灵活掌握对缝施工工艺,无法及时对路面出现的缝隙进行修补,为市政道路的后续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全面提升施工人员在对缝作业上的技术水准,聘请专业技能优秀的对缝人员精心作业,确保其能够完全掌握切割机的使用要领,保证接头切除的完整性与平滑性。同时,在处理市政道路缝隙时,应针对裂缝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接缝方案,保证对缝作业的有序进行。例如,当市政道路出现纵向裂缝的情况,可采取热接缝方式进行处理,在摊铺作业阶段沥青混合料还保存一定温度的情况下开展对缝工作,待对缝作业结束后,再进行压实作业,最大限度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单位需要深刻认识到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技术上的研究与升级,保证所适用沥青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提升路基路面的抗压性,并定期开展市政道路的养护工作,做好沥青路面排水、边坡、接缝等方面的处理工作,为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锋.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20,18(14):37-38.
[2]王宇航.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263-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