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程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3
摘要: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处理是关键和重要的环节,这为后续建设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结构设计中,不允许有隐患和问题存在,有隐患和问题影响的不是施工效果,而是生命的安全,有必要不断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基于作者的工作方法,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
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结构设计的相对基本要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难度更大,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执行更强大的工作,有必要将各种要求和详细分析结合起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很强的讨论价值。
1.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一种难以精准预测的灾害,目前技术方法不能更准确地预测强震自然灾害,但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大地震等非选择性,危害性大的灾害,地震重建工程界对如何运用其完善的防震思想和技术减少小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为此,设计师必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做好抗震设计。它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物,能够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延性设计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可以在灾难发生后为人们提供更多服务。及时逃脱并避免灾难,大大降低了救援难度。同时,它也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确保人们拥有越来越安全的生活环境。(2)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设计师除了要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外,还必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
2.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价值
2.1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近些年以来,建筑结构设计整体上呈现逐步完善的趋向,其中涉及到多层次的抗震设计要素。建筑物本身是否体现为优良的抗震性,其在根本上关乎整个建筑物现有的综合性能。针对建筑抗震设计来讲,关键应当在于优化整个建筑物当前能够达到的坚固度与稳定性,同时也要结合建筑物具备的各项基本性能来实现优化设计。在此前提下,整个建筑结构才可以符合现阶段的建筑抗震有关指标,通过强化抗震性的方式来保障居民安全。
2.2消除地震带来的威胁与隐患
从当前现状来看,设计人员正在将关注点集中于建筑的抗震优化设计,其中应当包含与之有关的建筑隔震层、建筑整体构架、竖向布局以及平面布局等。因此可以得知,建筑抗震设计表现为突显的复杂性特征,设计人员有必要明晰多层次的抗震结构优化要素。在此基础上,关于抗震设计仍需致力于归纳其中的珍贵设计经验,通过优化抗震性能的途径与方式来全面保障居民的切身安全,对于潜在性的建筑安全隐患予以彻底消除。
3.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确定地震设防水平。要实施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从抗震入手。这也是实施基本地震原理的基本条件。在确定地震烈度级别时,通常需要考虑过去的地震发生情况,并使用概率分布对其进行分析,这将使该地区的地震潜力和震级更加清晰,最终有效地指导后续的地震设计工作。在阐明地震加固的水平时,除了关注地震强度外,还需要通过对可能的速度,位移和持续时间进行综合分析,更好地了解地震作用的影响并最大程度地增强加固的可能性。
(2)合理划分结构抗震性能水平。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有必要弄清相应区域的抗震性能水平,并着重于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它可以更好地保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阐明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有必要将特定结构可以承受的破坏条件联系起来,并组合和细分破坏条件,以改善性能水平的细分并避免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的威胁。
(3)确定结构响应性能参数。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通常需要详细说明结构响应性能参数,这也是相对重要的基本指标。在具体的分析和处理中,有必要了解和获取弹性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通过弹性动力学分析或弹性静力分析进行处理,以建立更合理的设计参数。由于该区域的计算量较大且相对复杂,因此有必要优化混凝土抗震设计方法,并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更合理。
(4)恰当选择设计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有必要集中精力对这些设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确保设计方法更加合理并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在当前的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较好地采用了现有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变形检测和定量分析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更加可行,合理,并加以预防。以任何方式可能存在严重的偏差和错误。另外,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基于对建筑结构的位移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多个变量进行计算,最后确定更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指标。由于位移作用引起的变形问题已经得到改善,以满足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
(5)注重可靠度理论的应用。建筑结构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也应该对可靠性理论的应用有很好的理解,这将更好地实现可靠性理论的整合,及时处理建筑结构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控制,努力使建筑结构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能。结合这种可靠性理论的引入和应用,有必要围绕设计表示进行分析,以确保子元素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并且可以按照明确的抗震性能标准进行处理,以避免明显的地震潜力、影响力和威胁。当然,这种可靠性理论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各种相关因素,并且可以基于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为了不仅仅考虑单个结构系统,还需要大量的统计和实验分析。
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展望
建筑材料对结构抗震的影响越来越得到重视。建筑材料的各个抗震指标的提升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研制新的建筑材料可推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通过优化的抗震方法设计,来实现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按照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时,对同一建筑结构不同的楼层和不同部位的构件,构造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同。当同一建筑结构不同部位的性能要求有明显差异时,也可有响应不同的基本要求。设计人员在掌握整个结构抗震措施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构造基本抗震措施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优化方法设计出满足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筑结构。结构减震体系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新概念,它通过调整结构动力特性、隔震、减能或控制来达到抗震的目的。计算机模拟抗震试验得到广泛应用。将制作好的模型或结构构件放在模拟地震振动台上,台面输入某一确定性的地震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该次确定性地震作用的效果。计算机模拟环境可以拟真抗震效果,帮助科学改进各因素,有效抗震。
4结语
地震是人类无法预防的自然灾害,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同时,企业应增加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的资金投入,以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我们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使建筑的抗震设计更加合理,并促进建筑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18(01):16+19.
[2]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15-16.
[3]李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38-39.
[4]温高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5(08):148.
[5]朱桂明.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5(04):23.
[6]赵建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