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障房施工项目中精益建造理念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8期   作者:郑鹏
[导读]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对建筑工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郑鹏
        泰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对建筑工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精益建造理念应运而生,并引导着建筑行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精益建造理念在保障房施工项目中的渗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精益建造概念、意义等相关内容的论述。结合保障房施工项目特点对保障房施工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模式的渗透策略,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保障房施工项目;精益建造理念;渗透
        引言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有关部门为某地区中、低收入家庭及贫困家庭所提供的具备一定标准、一定价格或租金收费的住房,通常包括廉价住房、经济适用房、政府安置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等,为解决区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随着保障性住房建造规模的不断提升和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进一步加大绿色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不仅直接颠覆了传统模式下绿色住房修建投入较高而与保障性住房较低收入格格不入的巨大矛盾,更以绿色技术解决房屋建造成本获得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热烈关注。在此背景下,以某一地区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绿色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有具备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精益建造理念概述
        1.1精益建造概念
        精益建造是由精益生产而逐渐延伸而来,最初精益生产起源于汽车制造行业,是一种精益化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切换时间、闲置时间、不合格供应商、不合格绩效、库存低劣品质等,并尽可能地缩短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此来实现产品生产效率、质量的全面提升。基于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工人工作环境恶劣等现实问题,丹麦学者于1992年首次要将精益管理理念引入建筑行业中,由此来实现建筑业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由此精益建造理念应运而生。根据中国精益建造技术中心的介绍,我们可以将精益建造的定义概述为:综合了建筑管理理论、综合生产管理理论,在深入结合建筑生产本身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工作要点面向建筑产品整个生产周期,以持续性的消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浪费现象以及不确定性,以此来确保顾客的各类需求、要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最终实建筑工程利润的最大化。
        1.2精益建造的意义
        精益建造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建筑观念的转变。以往的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环境污染大、浪费严重、利益冲突、无序化竞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精益建造理念作为一种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建筑管理理念,能够在最大程度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建筑过程中浪费现象的产生,是一种更具成效性的建筑管理理念。②有助于建筑工程管理逐渐从粗放式的碎片化管理转变为更具精细化的集成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建筑工人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③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精益建造其本质是满足顾客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因此对高质量、高品质的追求一直都是精益建造的一个核心要点。


        2保障房施工项目中精益建造理念的渗透
        2.1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策略
        在保障房项目设计阶段,为了确保该阶段的造价成本处于十分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相关建筑单位就要在项目定位后,根据各项指标来开展建筑平面及空间设计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格局更加合理、建筑功能更加完善、交通条件更加便利等。例如,保障房项目的容积率要根据住房供应量来进行设定,并且要尽量选择简约型、规范化的设计方案来设计建筑风格,这样才能避免建筑设计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导致项目规划设计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对于那些远离市区的保障房项目,还要对其管网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电力、天然气等管线设计,必须与市政管网进行有效对接,这样才能在满足建筑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房项目的应用功能,降低其规划设计成本。
        2.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策略
        保障房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设计两个阶段,尽管这两个阶段的造价成本只占据项目总成本的极少部分,但是做好该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却会对工程总造价成本管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做好该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十分可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在初步设计阶段,邀请经适房装修项目评审专家或当地住建局领导共同对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同时,还要要求设计单位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截面以及项目结构进行建模,以便为审查人员开展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而积极听取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彻底落实到施工图设计中,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图设计质量,确保保障房项目的应用功能,进而使其施工图设计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其次,要统一专家设计结果,尤其是针对那些工程成本低的招标项目,必须保证其整体设计质量,可以将施工图设计工作委托给两个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来完成。这样当设计院的施工图及本项目的设计初稿完成后,就可邀请行业专家直接进行审核,并择优入取,选择出最佳的设计作为最终的标准化模板。同时,还要根据以往的经适房开发设计经验,对具体的施工方案做进一步的优化,以便使两家设计院形成统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这样才能完善施工图设计工作,降低其设计成本,从而为整个保障房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引。
        2.3材料及工艺选择的成本管理策略
        1.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合理选择在以往保障房项目中,外墙保温材料的设计都是以聚氨醋保温板材料为主,这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水问题,并且具体漏水原因很难进行确认,从而不仅会降低保障房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其整个项目的造价成本。因此,为了改善现状,就要选择质量优等、价格实惠的保温砌块墙体材料或EPC钢板,因为这两种保温材料不仅所用的成本费用要低于传统聚氨醋保温板材料,可以帮助相关施工单位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而且还能有效缩短工期时间,提升项目的施工效益。2.建筑窗型的合理设计在以往保障房门窗设计中,都会采用模型钢窗设计方案,但由于该类型的门窗价格较高、老化速度较快,且存在漏水、渗水问题。所以为了节省成本,经过相应的对比分析后,建议施工单位采取隔热断桥铝合金窗作为项目门窗的主要设计类型,因为该类型的门窗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老化性能和耐冲击性能及防火防盗性能,而且其整体售价也要低于模型钢窗价格,可以大大提升保障房的质量。
        结语
        总之,在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修建过程中,不仅涉及普通住宅建筑设计基本技术问题,更涉及民生保障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和建造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天文地理条件,选择更恰当的绿色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而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耗费,从经济成本、社会效益两方面入手,本着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考虑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整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宁武生,张传军.绿色保障千万家-保障性住宅绿色设计思路[J].建筑科技,2018(3):20~25.
        [2]许东.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及实践[J].设计与案例,2019(4):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