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华
漾濞公路分局 云南漾鼻 672500 身份证号:532901198110080011
摘要:现阶段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公路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尤其随着现阶段交通运输压力以及运输要求的不断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必须不断提升。所以在现阶段必须做好公路养护,确保公路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稳定。因此文章了分析研究了现阶段公路施工养护中常用的养护技术以及技术管理流程,并就养护技术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养护方法
引言
公路交通一直都是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现阶段国家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出行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公路使用中,经常会因为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就严重影响了公路的运营安全和使用周期。所以在现阶段必须强化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并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切实提高公路的使用周期、使用性能和社会效益,减少公路质量问题的发生率[1]。
1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情况,虽然在现阶段国内公路建设行业一直在进行各种先进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引进、研究创新和完善,大大促进了公路建设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公路施工养护中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施工技术,不同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应用重点都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必须做好对各种技术的科学选择和全面组织管理,这样才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目的的实现。同时由于公路在运营中缺乏相关养护维护制度以及措施,大大增加了公路的病害风险。所以在具体公路建设中,需要不断提高对施工养护的重视,做好相关技术管理工作[2]。只有确保养护工作的全面到位,才能够为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以及公路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做出有效贡献,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强化在施工养护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公路养护监督管理体系,为公路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公路施工中常用的养护技术
2.1雾封层养护技术
公路养护施工中,除了需要确保所用技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工程质量以外,还需要从成本造价方面进行评估考虑,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雾封层养护技术作为现阶段极其常用的一种,其不仅工艺简单,并且成本较低,在具体施工中可以通过喷洒乳化沥青在道路表面的作用来实现对路面摩擦系数的有效管控,从而提高路面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减少养护成本,如图1所示。
.png)
在应用该技术时,为了保证所制定养护方案的有效实施,施工人员需要事先做好对整个待施工路面的降温处理,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更需要做好全面洒水降温处理,以免温度过高而影响雾封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还需要全面细致的调查天气情况,杜绝在雨雪天气开展施工,尽可能选择在干燥天气开展相关作业[3]。同时还需要详细细致的对所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开展检查,避免其在施工中出现故障而影响养护工程的开展,在此期间需要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做好乳化沥青的均匀喷洒。除此以外,还需要控制在乳化沥青喷洒时的温度,将其控制在技术方案所要求的范围之内,这样才可以充分保证雾封层施工质量的合格达标。
2.2翻浆处理养护技术
翻浆处理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养护质量的增强,对于公路翻浆问题必须在其出现时就迅速进行处理和解决,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技术方案的制定以及人员设备等的配置,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集中管理,使各项措施及技术得到充分落实,确保既定养护目的的实现。在开展翻浆处理施工时,对于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经过全面细致的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被应用于翻浆养护中,并且还需要强化环境管理,做好对各项技术的应用,对翻浆位置进行有效补强和加强处理。其次,还需要详细细致的规范整个翻浆处理施工过程,做好对回填材料配比的严格控制,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4]。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养护修复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根据公路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养护技术方案,切实保证翻浆养护目的实现。
2.3微表处技术创新
公路路面的摩擦力以及靠滑性能,直接关系着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因此在公路养护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养护技术来促进公路靠滑性能的提升。微表处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护技术,能够有效增强路面抗滑能力。公路在投入使用后,由于受到过往车辆的反复碾压以及自然环境的侵蚀破坏,所以其表层结构会出现破损,摩擦力和抗滑性能降低,然而通过微表处理技术就能够实现对这方面问题的有效处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在采用微表处技术时,施工人员需要详细细致的勘察和分析现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对整个施工环节以及施工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责任,如表1所示[5]。
.png)
同时,为了确保微表处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摊铺时需要先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拉毛处理,一般情况下,深度最大必须控制在5毫米以内,并且在拉毛完成后,还需要全面细致的清理相关废弃物,以免影响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在整个施工完成后,还要安排相应的质检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检验,如果在检验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并做好跟踪管理,直至修补后的路面路基密室度、平整度以及光泽达到既定工程质量要求为止。
2.4路面裂缝养护技术
裂缝是公路在使用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其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如果裂缝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其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进而导致开裂、塌陷、地基破损等多种严重问题。因此在公路产生裂缝时,就必须根据具体裂缝情况来科学选择相应的裂缝处理技术,避免裂缝的扩大,确保公路的运营安全和运营寿命。对于比较小的裂缝,而且不属于工作缝,一般通过填缝技术就可以有效处理,在填缝时所选的填充剂应该具备良好的粘附性和耐久性,比如沥青、环氧树脂等等,这样才能够确保裂缝的有效填充,避免裂缝的再次产生。而对于裂缝相对严重,宽度大深度深的路面,则一般需要采用技灌缝术,在应用该技术是需要先通过开槽机开槽,然后将密封胶经加热后注入到沟槽中,进而实现对裂缝的修补和密封如图2所示。该方法在应用中不仅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并且密封胶因为粘性和耐久性非常好,B能够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病害的产生。
.png)
除了上述方法外,贴缝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裂缝修复方法。在路面产生裂缝后,对于4毫米宽度以内的裂缝,贴缝技术被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但是超过次宽度的裂缝,仅使用该方法根本无法实现对裂缝的全面消除,所以需要联合灌缝技术,也就是先灌缝,然后再贴缝,进而实现对裂缝的处理和路面的修补。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详细细致的清理施工区域,避免有杂物或者灰尘进入到待修补裂缝区域,然后施工人员需要全面评估裂缝的大小,然后按照实际情况来剪取贴缝带,在进行贴缝带的粘贴时,需要完全覆盖整个裂缝。同时,对于不规则的裂缝,则可以根据裂缝的具体形状进行贴缝带的裁剪,切实保证裂缝被完全覆盖[6]。此外,在贴缝时必须确保贴缝带紧密贴在路面上,二者之间不能留有气泡或者鼓包,以免影响贴缝效果。
3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的实施
3.1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准备工作
为了切实保证公路养护施工的质量,在技术管理中需要围绕全面质量管理来展开相关质控体系的构建。(1)成立质检部门。结合公路养护施工的具体要求及标准,来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管制度,做好对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各个阶段的质量试验检测,同时作为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2)技术监管部门需要充分履行自身责任,做好对每个施工环节及细节的质量检验,只有经检验质量合格,并获得监理工程师的签字确认后,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3)在养护施工中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细则,并按照要求对各个实验段试验进行操作处理。在工程现场需要按照实验检测要求配置相应的检测实验室、检测设备以及检测人员,为试验检测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4)做好材料质量检测,根据养护施工所用各种材料的具体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材料质检规范,其严格落实到实际施工中。
3.2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施工现场组织规划管理极其重要,只有做好组织规划,才可以确保公路养护施工的有序进行,在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流程来开展施工建设,任何施工技术及工艺的应用都需要获得监理工程师的确认,禁止出现随意作业或者违章作业的情况。同时还需要结合养护工程的具体工程要求及所选用的工艺开展技术培训和绩效考核,从而进一步促进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为高质量养护工程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于考核质量较差的人员,则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批评和处罚[7]。
3.3全过程质量控制
全过程质量控制是建立在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严格围绕所制定的质控来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1)事前控制。在养护工程开始前,需要按照所制定的材料质检标准和质检要求,对用于施工的各种材料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保证各种材料质量的合格达标。并且还需要结合养护工程要求以及现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并且技术方案必须获得监理、业主以及施工单位的三方确认,只有经验证讨论方案科学合理后才允许投入应用。(2)事中控制。在工程技术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全面有序的落实到具体施工中,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规范自身操作,确保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细节施工操作的准确有效,才可以保证既定工程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针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风险或者安全隐患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保措施和应急方案。此外,还需要详细细致的对工程施工机械以及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机械设备故障而影响养护工程的质量。(3)事后控制。在各个养护工程项目结束后,需要及时根据相应的质检标准来检验其质量,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必须迅速返工和修补。需要注意的是在检验过程中必须详细细致的对各个项目的质检过程及质检结果进行记录,以便于为后续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4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现状
在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运营环境,相关施工企业及管理部门都在不断强化对施工养护技术的管理,但在具体技术管理中仍存在下述问题:(1)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经费投入有限。由于经费方面的缺乏,难以为养护工作配置先进的机械设备,许多先进养护技术难以有效落实到实施施工中,再加上重视程度较低,养护工作的开展缺乏实效性和规范性;(2)技术管理组织规划不够完善。在现阶段公路养护工程中普遍存在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养护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无法实现对整个养护工作以及养护工程的全面管控,进而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公路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病害情况非常严重[8];(3)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在现阶段从事公路养护的人群中高素质人才相对比较缺乏,有相当一部分养护施工人员在能力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都亟待提高,难以满足不断提高到公路养护工程质量要求和工作标准。
5公路施工养护技术应用防治措施
5.1逐步完善管理体系
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病害防治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这直接影响着公路交通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因此为了确保公路病害防治工作目的的实现,养护部门需要结合具体公路情况以及相关养护工程标准来制定详细细致的技术管理体系,同时还需要结合管理体系在应用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才能够促进养护技术应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提高公路的运营安全。
5.2对病害防治进行合理规划
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公路运载量都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具体的公路养护工作中,需要结合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以及公路的具体运载量来分析公路在运营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以此为依据来规划和组织病害防治工作。同时在具体的组织规划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设备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因素,做好全面细致的分析,确保养护规划方案的合理科学和切实有效。因为只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案才可以为病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确保养护工作的合理科学,不断提高养护工作水平。除此以外,在具体养护工程中还需要做好对相关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备设施性能的完好,这样才能够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5.3借助创新性养护技术,优化和升级养护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工作水平的提高,要从养护技术方面入手,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才可以确保公路养护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日常养护中,需要做好对公路路面的及时排查,查验有无裂缝、障碍物、路面路基破损等情况存在。比如在现阶段可以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来对公路车流量、病害情况等进行检测分析,从而更好完成对公路运行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和养护方案,从而促进公路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9]。
5.4提高施工质量,预防病害发生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工艺技术流程来做好每项养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才可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所以在施工中需要不断提高施工质量,规范每道施工工序,
切实确保养护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除外,在现阶段需要围绕预防和养护同步进行的原则来开展养护管理,因为通过相关预防措施的实施,更有助于提前做好对公路病害问题的处理和防御,降低公路病害的产生,减轻养护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5.5强化日常养护管理
(1)强化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和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公路使用周期的增长和减轻病害影响。(2)强化定期检查。为了有效掌握公路路面路基的情况,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定期检查计划,及时发现公路在运营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病害,这样才能够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依据。(3)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同区域公路的运营环境和车流量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具体养护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对易损害区域公路的监测和防治,制定有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和养护策略,尽可能减少公路病害的产生。
5.6明确养护技术的实际标准
在公路养护中应该结合具体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来制定相应的应用标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有效应用。比如在处理路面沉降问题时,需要完全依据既定的修护计划来进行实施,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月为单位来实施相关计划,要在时机开展中,需要确保在10天内就完成修复施工,在修复完成后,必须保证修复区域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以及衔接性都达到既定的施工技术标准。而在修复养护沥青路面时,不同等级的公路对于平整度的要求也是有所差异的,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平均速度需要分别控制在7毫米和15毫米以内;同时在抗滑性能方面,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SFC数值需要分别超过40和30。因此只有准确详细的对养护技术标准进行明确和规定,才可以保证整个公路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10]。
5.7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金
公路养护资金的配置直接关系着养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在现阶段必须要加强在养护资金方面的管理规划,根据具体养护工作需求以及实际情况预留足够的养护资金,并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量、工作难度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配置,这样才能够为养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5.8强化技术培训
人员素质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所以在现阶段养护部门需要从技术培训方面入手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一方面需要强化基础养护技术的培训,强化人员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从新技术方面入手不断引入和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此外,在技术培训中还需要从内容、实际情况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入手合理规划,切实保证技术培训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公路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在现阶段不仅需要加强在公路养护技术管理方面的重视,做好对各种养护技术以及养护技术管理措施的研究分析,并且还需要从预防管理方面入手,结合公路具体情况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公路运营的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芳.公路养护工程中微表处技术和预防性养护的有效运用研究[J].冶金丛刊,2017,40(7):35.
[2]吴海荣.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2018(19):160-161.
[3]陈海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J].四川水泥,2018(6):273.
[4]张炜.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8(16):
158-159.
[5]李志鹏.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19(09):16-17
[6]王吉山.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其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6):229-230.
[7]周同邦.浅谈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和相应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0)∶196~196.
[8]温保成.试论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和相应防治措施[J].数字化用户,2017,23(36)∶80.
[9]陈明兴.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措施[J].中国公路,2019(17):98-99.
[10]卢明磊.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其防治措施[J].山西农经,2016.(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