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经验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9期   作者:陈翔龙
[导读] 质量管理是工程类企业的“命脉”,是企业施工和管理的基点,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源泉。
        陈翔龙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质量管理是工程类企业的“命脉”,是企业施工和管理的基点,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源泉。以质量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对企业施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创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就工程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工程类企业;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坚持高点定位,用“管理”引领改革发展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结合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工艺等特点情况,选择合适的推进要素,决定工程质量保证的程度和范围,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有操作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一是凝聚企业发展合力,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公司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提升工具,应当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检查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研讨调度推进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经常性组织监督检查,确保手册编写和实际工作相吻合。二是激发主动学习热情,优化员工成长路径。要重视体系文件的培训和学习,通过行业专家授课、大纲文件解读、业务部室交流等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职工素质能力考核,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内容为基础,建成 “考试题库”,考试成绩关联绩效考核、岗位晋升,努力打造学习型、进步型企业。三是有效发挥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工程项目是工程类施工企业的施工对象,企业要建立实施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落实到工程项目上。一方面,按照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形成本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工程项目实行质量保证,特别是建设单位或第三方单位提出的外部质量保证要求,是赢得社会信誉和项目竣工的重要保障。
二、坚持科学推进,用“标准”规范业务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当覆盖工程类企业所有岗位,涉及到每个工作节点,通过强化对体系建设成果的运用,可以推动企业业务工作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一是理顺职责关系,精准编制业务《工作手册》。

各单位应抽调固定专人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工作职责及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并按照企业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求,通过部门协作、岗位协同,统一编制业务《工作手册》,用于指导工作运行、提升管理水平,让每名职工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工作实不实”等问题,克服了以往仅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了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二是明确操作要求,完整保留《工作记录》。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保留好工程项目的《工作台账》、《工作记录》、《工作日志》等内容,做到及时、完整、规范,具有可追溯性,实现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及时发现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有效规避各类工程管理风险的发生。三是遵循“PDCA”循环,完善现有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具有“过程控制、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的特点,无论是整个体系还是某一个控制程序,当在运作中发现存在问题时,及时预防和改进,才能达到管理提升的效果。工程类企业质量环应有: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项目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回访与保修八个阶段组成。在实际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管理制度的纠偏力度,开展专题系列活动,学习讨论、查摆剖析现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组织整改提高,达到了持续改进、稳步提升的实际效果。
三、坚持落地见效,用“体系”驱动管理提升
        在积极抓好体系宣传、贯标的同时,工程类企业还应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融入企业管理大格局,助推管理实现提升。一是与“全要素数据化管理”相结合。要按照“全覆盖、全过程、全参与”的原则,对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和分解,这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是互联互通的。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采用“体系共建、信息共用、结果共享”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与人才教育培训相结合。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工程类企业每个岗位、每项工作进行逐一梳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作业单位的岗位设置、隶属关系,确定每个流程的绩效指标,可以推行“分岗级、分层次、全员参与、全岗位流动”的职工教育模式,强化各个层次人才间的逐级递进与科学衔接,为构建现代人才培养体系筑牢基础和保障。三是与“星级现场”、“质量信得过班组”创建相结合。申报各级“星级现场”、“质量信得过班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及成果”的过程中,各项目办需要提供包括单位简介、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在内的诸多资料,由于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可以大大缩短了材料准备时间,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
        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还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工程类企业要认真组织体系的实施、评价与改正。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培训、宣传活动。组织各级有关人员进行体系宣讲、培训,特别注重对《管理手册》等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开展有效的整改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头研究体系文件,结合管理实际,及时梳理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流程,真正使体系文件与工程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相匹配,起到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效果。三是认真做好内审工作。按照标准要求组建内审小组,开展全面的内审工作,及时发现体系文件的问题和缺陷,并收集全体职工在实践过程中反馈意见,做好协调和改进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