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9期   作者: 1黄德喜 2刘雄伟
[导读]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工作,目前,部分建筑企业不具有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1黄德喜  2刘雄伟
        1身份证号: 210283198401134315
        2身份证号:152723198610055716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工作,目前,部分建筑企业不具有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负责人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这不利于施工安全管控工作的开展。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建筑企业施工负责人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控条例,对施工器材、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建筑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还应该引进与生产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减少施工人员对高危设施的直接接触,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建筑施工工作的稳定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安全影响
        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良好的现场安全管控是保障施工工程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是提升企业市场信誉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个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调整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工作的有序运行。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条例指向不明确,企业缺少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模式参差不齐,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管控条例无法满足各类型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阶段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施工主体单位合作完成,部分施工主体单位为了规避施工风险,在签订合作合同的过程中随意转移安全管控责任。由于相关施工安全管控条例指向性不明确,上述违规签订施工合同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部分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接受完整的安全管理规则教育,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负责人无法将安全管理规则有效地运用到施工活动中,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2.2 材料管理不合规,企业缺少安保设施
        建筑企业在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安全管控条例的有效指导,还需要严格把控各类施工安全设备的质量。一般情况下,施工安全设备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建设、超高层建筑建设以及脚手架等辅助器材的搭建等高危工作中。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减少材料成本的投入,选择的施工材料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这不仅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度,还加大了施工现场的危险程度。此外,部分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保障设备的了解度不足,在对人员进行工作分配时忽略了施工现场各个区域的特殊性,大部分施工人员会聚集在比较狭小或者高空空间内工作,再加上安全保护设备的质量和检修频率不达标,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极其容易发生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
        2.3 技术指导不全面,企业缺少技术人才
        由于建筑施工人员的平均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识,不利于安全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施工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意识,再加上施工技术指导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安全施工管控需求,施工人员在使用高危设备时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大部分施工设施具有人工智能系统,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部分员工不能正确使用该类机器设备,并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容易导致控制系统错误,从而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4 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缺少监督机制
        除了上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施工项目时不具有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体系,企业内部缺乏安全监督机制。大部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具有实质性效率,施工现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同时,在上述材料选择、人员培训问题中,企业监督部门也无法保证监督的全面覆盖。由于缺乏监督安全管控,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人员培训标准也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此外,由于不具备完整的监督体系,在签署施工合作合同时,监督部门不能及时审查合作单位的信用等级,无法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指标的合格。
        3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安全管理条例,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企业负责人就应该根据上述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条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条例不能满足各个规模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需求,因此,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实际施工安全管控需求完善安全管理条例。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安全负责人在开展施工工作前还需要熟悉施工现场和施工设备,尽可能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各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此外,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学习具有时效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
        3.2 遵循材料管理制度,保证机械运行稳定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指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不仅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还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数量。因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就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选择质量达标的施工材料,并根据施工实际需求制定完整的材料选择和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材料调包等违规现象。同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保证安全保护设备全覆盖,在正式施工前检查安全保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此外,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每次施工工作开展前,还应该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检测施工设备的运行稳定程度,并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尽可能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机械设备,减少施工人员与高危机械设备的直接接触,从而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指标[3]。
        3.3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增强安全管理能力
        由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同,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建筑企业在正式施工工作开展前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完整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为施工人员详细讲解各类新型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安全管理的教育课程,保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正确性。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扩大技术指导人员的招聘范围,增加施工现场的设备使用指导人员数量,保证施工现场各区域施工工作的安全稳定运行。
        3.4 健全安全监督体系,完善安全施工环境
        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率,各个建筑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安全监督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在日常安全监督工作中应该及时查看各高危区域安全保护设备的完整性以及高危工作中技术指导人员工作的正确性。同时,为了降低施工现场的危险系数,监督人员还应该加强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反映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辅助有关部门消除危险源。
        4 结束语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强有效的安全管控工作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的施工效率,还是提升企业市场信誉和市场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存在安全管控问题,因此,企业负责人还应该根据施工需求加大安全宣传和安全管控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设备来降低施工现场的危险指标系数,以此保证建筑施工的综合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62.
        [2]周建兵.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149.
        [3]庞永青.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与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