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龙
身份证号码:350521197710285516
摘要:为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需求,在建筑房屋过程中要求适用性、耐久性以及美观性。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很多业主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全钢附着升降脚手架+铝合金模板”施工工艺,此施工工艺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且保证了建筑物感官质量。基于此,本文对重视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建筑工程中屋面构架层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屋面;构架层;安全防护;脚手架;模板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高层建筑琳琅满目,建筑物的外形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构架层高度较高,相对于大屋面结构内收或外挑,且为镂空结构。传统施工工艺“普通钢管脚手架+模板体系”,需设置悬挑工字钢搭设普通钢管脚手架,此方法危险性较大,且费工费时,材料浪费较大,经济效益不佳。
1 重视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实现对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的科学运用,则需要对重视这方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的必要性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
(1)重视建筑工程 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有利于增加屋面施工中的技术含量,促使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屋面施工计划可高效实施,给予其应用中的性能优化可靠保障;
(2)重视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可为屋面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降低其施工问题发生率,改善建筑工程屋面施工状况;
(3)重视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可使其施工质量、效益等得到有效保障,并丰富建筑工程实践中所需的技术手段,保持建筑屋面应用过程中良好的功能特性。
2 建筑工程中屋面构架层施工技术要点
2.1提高建筑屋面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淘汰落后工艺,更多的是机器替代人力。然而在实际施工时,工作涉及的很多施工工艺都是由传统原理的转变而来。对 此,要重点提高建筑屋面施工技术,具体方法方法有很多:首先处理屋面漏水问题。传统的工艺将SBS等沥青基防水材料直接铺设,黑色的平面屋既影响 城市美观又不利于建筑节能。对此,可以利用有色屋面、坡屋面替代,或者在容易出现渗漏的地方使用防水性能优的卷材连接,将卷材形状改为圆弧形, 压上混凝土,增强防水功能减少雨水对屋顶和墙壁连接处的冲刷。其次,屋面混凝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防水保障工程,这种施工技术应在混凝土配合比 例、水泥类型、混凝土强度上进行严格控制,以使其达到屋面防水工程柔韧性和刚度的硬性指标。比如在边坡混凝土施工中,应先堆积破面后进行施工。 最后,在铺设防水膜时应考虑到防水结构质量,在屋顶的斜坡沿着特定的方向铺设。合理运用混凝土防水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防水还可以利用控制温度和收 缩率之间的差异控制强度。
2.2 支撑体系搭设
架体搭设需严格按照方案中模板设计参数立杆纵横间距、步距进行搭设。屋面普通花架梁在大屋面板范围内(2/3/4/5/7 号楼),大屋面板可作为模板支撑架支撑面,但由于花架梁镂空,且各条梁间距较大,为保证架体搭设稳定性,减小架体高宽比,且为施工人员加固侧模及混凝土浇筑提供工作面,需对花架梁支撑架两侧外扩900mm,水平杆连通设置,顶部操作面铺设钢笆网,中空部位铺设安全兜网,做安全防护使用。
边梁加固做法。边梁模板加固采用斜撑,钢管与支模架采用立杆连接方式,斜撑钢管下部定位于下层楼板,与水平钢管用旋转扣件连接,斜撑钢管底部与结构边缘保持安全距离,且水平杆与内部满堂架连接不少于两跨。
剪刀撑搭设要求。本工程支模架体系结构层高6.7m,顶部、底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支模架剪刀撑设置为加强型,在架体外侧四周连续设置;纵向每隔五跨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应成45°~60°倾角,两根斜撑对称布置,每道剪刀撑的宽度应≤5 跨并与地面顶紧。
剪刀撑斜杆件的接长区域,应等间距设置3 个旋转扣件进行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 米,端部搭接扣件距离杆件端头的距离应大于100mm,不得采用对接扣件;剪刀撑斜杆和立杆或水平杆交叉时,交叉点应用旋转扣件进行固定。
2.3 找平层开裂问题与施工工艺技术
某些建筑工程中的屋面防水施工作业开展,由于施工初期出现了找平层开裂问题,致使屋面防水层基层的性能可靠性缺乏保障,影响着建筑屋面应用 中的防水效果。具体表现为:施工初期水泥砂浆找平层上出现了无规则的裂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宽度有所加大。处理建筑工程中的屋面找平层开 裂问题时,可运用的施工工艺技术为: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屋面防水工程,在配置水泥砂浆时加入微膨胀剂;在找平层的板端处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纵 横间距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水泥砂浆找平层分隔缝的宽度应适宜,控制在小于10mm的范围内;在包含保温层的屋面找平层施工中,应重视细石混凝 土在保温材料上的使用,并将其厚度控制在35mm左右,从而降低找平层裂纹出现的概率;基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屋面,在应对其开裂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细石混凝土与密封材料的配合使用,并以灌注的方式对板缝进行密实处理,促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得以提升。
2.4 爬架提升
根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规范要求:爬架悬臂高度≤6m,故外临边防护采用全钢爬架,保证三道结构附着,高度为大屋面结构板至防护顶端6m。对于结构未内收情况,楼梯间、电梯井位置剪力墙及边梁位置,利用墙柱及边梁支模体系,钢管向上延伸,超出作业面1.2m高度作为临边防护,以保证安全。
3 质量保证措施
3.1 模板拼缝的处理
模板的拼缝应严密,要求拼缝小于2mm,平整度(错台)小于1.5mm。为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防止混凝土漏浆,对于模板拼缝较大的情况(≥5mm),将模板锯成与缝宽相当的模板条,然后将模板条嵌进拼缝里,并保证拼缝严密,最后用铁钉钉牢固。对于模板拼缝较小的情况(<5mm),用胶布粘贴在拼缝处,对拼缝进行封堵。
3.2 防止墙(柱)上下接缝错台
上下楼层墙(柱)应定位准确,上下墙(柱)交界处应平整(错台 小于1.5mm)。在支设下层墙(柱)模板时,在顶部距上层楼板底约200mm 处设对拉螺杆,水平间距≤450mm。支设上层墙(柱)模板时,此 处对拉螺杆同时用作对上层墙(柱)模板底端的约束。支设上层墙(柱)模板,模板底端自楼面向下延伸100mm,木枋向下延伸400mm(具体尺寸根据下部预留的对拉螺杆位置确定)。
缺陷处理措施:
3.2.1错台处理
若错台大于5mm,用錾子将凸出部分剔除,使上下平齐。若错台小于5mm,用打磨机将其打磨平整。
3.2.2梁钢筋绑扎
梁底钢筋及梁的腰筋均要全部用扎丝绑扎牢固,角部钢筋要绑扎在箍筋角部。对于梁底钢筋的绑扎,可用塔吊将钢筋吊起来,或用木方、钢管等将钢筋翘起,支撑于楼面模板表面,绑扎好下部筋及腰筋后再放回原位。
3.3 安全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将爬架提升到设计高度后,方可进行作业。在镂空梁之间用钢笆网搭设人行通道,中空部位采用安全兜网搭设软防护。由于层高较高,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遇恶劣天气时严禁作业。
4 结束语
此构架层施工工艺适用于“全钢附着升降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组合施工模式,该施工方法不仅降低了外墙渗漏风险,而且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即保证了施工安全,又达到了施工目的,符合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施工理念。
参考文献:
[1]白丽,黄建忠,张健.浅析建筑工程中屋面构架层施工技术要点[J].砖瓦,2020(09):181-182.
[2]刘余德.屋面多层构架层模板支撑施工技术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07):58-59.
[3]佘远健,薛雯雯.超高层多层构架屋面内爬式塔吊高空拆除施工技术[J].江苏建材,2017(04):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