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技术应用风险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9期   作者:房荣
[导读]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农业技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房荣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滨州市   256812
        摘要: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农业技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效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预防技术风险也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基于此,笔者就对农业技术运用风险进行分析,探究技术风险的解决策略,以及在运用技术发展同时,降低风险发生率,滿足农业经济收益。
        关键词:农业技术;风险;对策
        1农业技术运用风险
        农业技术运用风险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条件和时间范围内,生产农业的过程中运用不确定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引起农业生产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无序性等。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运用农业高新技术促进农业高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必要的手段,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比如具备多抗性功效的新型品种被利用之后,该作物的抗灾害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生产周期内,生长的周期被明显缩短,农产品得到高产。这个过程能够减少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但是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其影响未必都是正面的,将会导致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如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数量、结构等要素。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诸多技术运用风险。
2农业技术运用的风险类型
2.1投入资产风险
        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科技的投入,与资金、劳动力、物质投入之间密切联系。而且农业生产中科技投入的前提是资金与物质。比如农民在学习与掌握新的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这个阶段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在农作的时候更换作物品种,需要付出资金,那么所带来的资金和时间的大量投入对农业发展的期望也因此而提升,这就导致了农业风险的增加,而且农业发展还受限于自然环境,如风调雨顺的年景农业得到丰收,那么丰收就能够保证农民的收入;反之农业欠收,那么农民承担的风险与付出的时间、资金也就难以收回,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2选择新农业技术需要承担的风险
        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出多样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在农业发展中的融入,这是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下,农业经济发展很难得到调整。受到特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影响,农业科技成果与最新的科技消息难以传递到农户的手中,很多农民得到的信息只是一部分,决策信息不全面不完整的情况下,农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技术本身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农业科技变成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之后,对农业种植人员的专业要求也相对应提升。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农业经济技术能力,农业种植者就难以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真正价值和作用,难以提升农业经济产值,使农业种植者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2.3市场风险
        农民产业发展过程中以市场走向作为先决条件的,是以预期收益来选择技术项目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新技术运用的收益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还受到市场的限制,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种植预期收益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变动都处于未知情况下。如果市场变动不大,农民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市场价格浮动大,农民也要承担或高收益或高损失的风险。而当某项农业技术被运用之后,该产品的运用人员增加,那么该农业的产量也增加,如果市场需求不变,农民还会承担出农产品难以出手的风险。
3农业技术应用产生的风险应对策略
3.1合理规避风险
        农业新技术的运用都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这是必然因素,那么能够采取直接避免这种风险出现的方式,就是当出现新技术、新产品时,对于新技术不予使用。这样做有利有弊,好处是存在规避风险的可能性,农业收入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坏处在于有可能错过增收的机会,从而产生潜在的损失。从理论上而言农民是可以规避风险的,主要的原因是农户相对独立,有决定是否使用新技术的权利。从实际的角度上出发,农户完全有理由拒绝使用新技术。


3.2转移风险的措施
        转移风险就是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让第三者来承担风险。第三者可以是单位,或者是群体、以及个人。现阶段的农户并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与心理素质,转移农业技术运用的风险有很大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几个方式来实现,如签订农业技术承包合同转移风险;如发展期货市场转移风险承担者;如农村当地集体承担农业技术运用的风险等。
3.3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
        既然存在的风险是必然的,而且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那么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好风险造成的损失。在风险造成的原因中,市场因素、人为因素都是必然的,因此就要注重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防,降低自然风险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到对农业风险控制的目的,如做好对自然灾害发生的预防工作;做好农业技术配套服务工作;做好农业技术使用所需资料的配套供给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分散农户运用新技术成果需要承担的风险。从社会方面来说,也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做好宣传与防控等工作,相应提升农户的社会经营理念,降低农民在新技术使用中因为技术使用问题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
4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问题的应对策略
4.1做好新品种研发的备案工作
        新品种的研发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农作物种植产量,而由于农作物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如何选择新品种也成为了现阶段种植户的主要工作之一,故此为确保新品种种植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在进行品种研发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将研发作业数据登记在册,为后期种植户进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购提供科学性指导的同时,也为预期种植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区域种子管理部门也要将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一一的登记和备案,并通过建立农作物种植基地来精准化农作物产量数据,为新品种推广提供有力参照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4.2加快新品种配套技术的研发
        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配套技术的完善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作物新品种推广质量和推广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故此为从根本改善当前推广现状,加快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完善,也是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广大种植户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种植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往往仍采取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农作物新品种种植效益无法最大化发挥的同时,种植户新品种的种植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新品种宣传时还要将配套技术一并推广,在确保种植户明确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熟练掌握新品种的配套种植技术,为预期种植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创咋良好条件。
4.3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是影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作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时的重要参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各项推广作业的开展都需以它为前提和基础,对于无证推广以及无证经营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最终为预期推广效益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就目前来看,加快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而为最大程度地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规避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还需从根本上依照《种子法》制定完善的种子标准,并通过做好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监督与抽查工作,规避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为预期种植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农业科技运用产生的风险,如果一味采取规避风险的方式,属于消极的选择。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避免新技术使用中造成经济损失情况的发生,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 浅谈农业生物技术在农艺学中的应用[J].王玉.种子科技.2017(03).
        [2] 农业生物技术治理工作研究[J].朱玲莉,曲道政,徐美玲.安徽农业科学. 2017(29).
        [3] 创新农业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发展[J].刘艺玮.吉林农业.2016(1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