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7期   作者:张利
[导读]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对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利
        开封市农村公路管理处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对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工作效率,便于档案查询、保存,还能极大的发挥档案的使用价值。本文十分推崇事业单位改革,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更新档案管理模式。本文从信息化设备提档升级,编撰档案信息智库,制定档案监督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确保档案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等几个方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有效助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中国经济社会,早已迈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各行各业都需要遵循经济规律,围绕经济规律办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多年来,仍然保留着人工手动操作、纸质化保存等守旧的管理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将深入剖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大多数仰仗着国家财政拨款,长期以来,员工实行编制化管理,办公人员的流动性差、工作强度小、效率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常年都是依赖手动模式管理。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宗旨背道而驰,严重桎梏了单位前进与发展的脚步。
        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迈进,既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或人工智能,将人工体力劳动彻底解放出来,花少量的时间成本,高效地完成档案管理目标任务[1]。
        (二)保存、查询等操作便利
        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从初建到发展至今,历经的沧桑与变革并不短暂,因此,做好各类档案的保存、管理工作对其意义深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更新换代,对档案的保存、查询等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电子化处理技术,能将泛黄的纸质档案进行修复,将纸质化文件资料进行电子化技术处理,如电子录入、电子扫描、建立电子目录、编制档案代码及序号,制作成电子档案,能够永久保存[2]。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技术,能帮助快速、便捷查询到需要的档案资料。
        (三)有效提升档案的使用率
        过去,有不少事业单位的档案办公室,各种档案资料堆积如山,灰土蒙尘,因此查找起来繁琐,或因保存失当造成缺失,导致大部分档案常年处于休眠状态,根本得不到有效使用。有的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完成档案达标任务,实际上档案的利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发挥。
        一旦建立了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实现快捷、便利的档案资料查阅,将迅速地提升档案的使用率,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新时代档案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安全第一
        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措施上绝对到位。时刻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凡是影响档案安全的问题必须解决,凡涉及档案安全的工作环节必须考虑。无论何时何地,档案安全工作必须放在优先位置,必须优先满足。
        (二)坚持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是档案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我们要不断提高化解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增强预见性和判断力,做到提前防范、从容应对、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落实、落细防范措施,达到科学预防、有效预防的目的。
        (三)坚持综合治理
        措施上多管齐下,手段上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覆盖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针对影响档案安全的风险因素,在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有机结合,积极构建综合安全防控体系。


        三、事业单位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依靠强有力的举措
        (一)信息化设备提档升级
        为了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首先,要为档案管理室配备一整套信息化、数字化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同时,把过去的一批不实用陈旧设施设备淘汰掉,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室网络畅通,也是不可或缺的。
        档案管理室的信息化设备,应做到专业化、技术化、高效化、便捷化,并尽量保证独立使用、专事专用,不与其他部门事宜混合使用,确保档案资料保存清晰、有序、独立、完整。
        (二)档案信息库的编撰
        设备配置完后,搭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极其关键的环节。事业单位要构建档案信息网站,建立并编撰档案信息智库,设置档案信息搜索、查询、浏览、下载、归档、打印等功能,从而建成一套完备的档案信息系统和操作体系。
        另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应充分考虑和满足社会化的需求,实现部分档案信息化公开,完成资源共享的职能[3]。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一体化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用数字化、无纸化模式接管过去纸质化的管理方式。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把实物档案,通过电子技术处理,以图片、电子文档、声像资金等形式,转化成电子版本,进行有效存档。为便于查询,还要完善好档案信息目录,编辑好档案代码,依次按顺序进行规范管理。
        (四)制定档案监督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阻碍了其实现高效化运作和管理的步伐,而且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工作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强,因档案管理不善,造成档案遗失、漏缺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单位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这些损失却无人承担,无法追责,不了了之[4]。
        因此,为了防止以上情况发生,档案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监督管理环节显得尤其重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档案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可负。
        (五)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素质提升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工作能力弱。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当前这些员工并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事业单位不仅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调整岗位要求,适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调配。
        单位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职工,参加档案管理知识培训,辅助职工更好的适应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5]。另外,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大岗位职责、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宣传,强化职工的责任心,培养奉献精神,树立安全管理的大局观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召唤,所以,事业单位对该项工作应加强重视,尤其是领导层,要把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当作一项常态化工程项目来抓,同时要有一个长期的、总体的工作规划与思路,构建好符合标准的、规范的一体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技术处理能力,适应单位发展标准,满足社会的需求,发挥好事业单位的存在价值与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英.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 ,35(1).
        [2]马昌燕.信息伦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
        [3]包学栋,张楠,曹岚.探析企业管理中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路径[J].中国商论, 2012(11).
        [4]张元智.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17).
        [5]鹿晓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现代国企研究,2016(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