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初中心理健康教学偶拾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7期   作者:赵辽略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我们国家的发展力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赵辽略
        湖南省双峰县永丰中学  4177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我们国家的发展力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国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好,因此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对于教育部来说,除了培养知识型人才之外更要注重对人才的健康心理的培养。特别是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一些家庭即便是面对二胎政策的开放还是独生子女居多,但是研究发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也大多是独生子女。本文就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是研究出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偶拾;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物质条件的增长对学生的心里特征都有着深深地影响,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我们发现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叛逆的情况。因此,对于初中的老师来说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及采用何种方式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完善的心理特征。
        一、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常见的诱导因素
        观察发现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其诱导因素也有很多。老师如果要想洗涤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需要注意要从引起心理问题的因素出发。通常我们常见的学生会产生不良心理的诱导因素:
        第一是家庭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教育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有些学生还是单亲家庭。这就很容易看出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例如,由于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溺爱,尤其是学生的爷爷奶奶对孩子十分宠爱,生怕他们磕着碰着,把他们当成宝贝,更怕孩子受欺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些是目无尊长,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老师,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又如,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有些很严重的自卑感甚至有些患有自闭症,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玩耍,他们总是羡慕其他的同学,这些同学有些严重的孤独感。甚至有些同学是“留守儿童”,他们常年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父母的关爱,这种背景下的学生非常缺爱,会产生羡慕其他同学的想法。这三种情况都属于家庭因素,且家庭因素真的非常重要,它是决定一个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是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固然重要,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是同样的道理。举个例子,我们拿三个新鲜的桃子和一个坏桃子做实验,让两个新鲜的桃子放在一起,让另一个新鲜的桃子和那个坏桃子放在一起,然后放一天之后我们会发现两个新鲜的桃子还是新鲜的,但是另一个与坏桃子放一起的新鲜桃子却变坏了。这个例子用到我们身上就是说环境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位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长期与心里不健康的学生交往,我们会发现这位健康的学生一定会出现心理问题。由此可见,环境的重要性同样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影响着他们树立怎样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式
        1.家访了解情况,改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为什么说家访很重要呢!毕竟家庭环境的影响要重于校园教学的影响。老师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而可以制定出较为合适的交流方针。例如,老师在家访过程中如果遇到的家长是溺爱孩子的情况,老师可以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溺爱孩子的不良影响,通过积极鼓励他们改善这种教育方式来达到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情况。或者老师在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是被溺爱的情况之后,可以单独找学生进行交流,告诉他要正视父母的爱以及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明白他已经是初中的学生,已经是需要独立的年龄,他需要的应该是良好的道德素质,明白怎样交朋友,尊重同学。又如,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了解情况后是不需要告诉他们的,尽管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帮助,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拥有较强的独立能力,老师可以经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和玩耍,使他们不在有严重的孤独感,进而愿意对他人敞开心扉。最后,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们来说,老师可以不定时的对他们进行心灵上的顾问,使他们渐渐打开心扉。我们发现,对于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家庭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没有人鼓励,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时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不断的进行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告诉他们“你们能行,加油!”总的来说,对于这三种情况,老师需要从家庭方面来了解实际情况,进而与学生们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
        2.创造和谐环境,对学生进行理解性交流
        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给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一道曙光,洗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和谐共处。对于一些叛逆的学生,之所以叛逆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或者说他们的三观出现了些许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觉得他们的想法就是正确的,一些学生打架斗殴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态度。对于老师而言,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甚至是否认他们是一群好孩子。我们知道,只对学生进行批评甚至叫家长,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和他们进行一场心灵上的碰撞,花一些时间去听他们的想法,这样会让他们觉得有人听他们讲话比较有存在感,当他们倾诉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委屈时,我们可以表示同情,与此同时把他们犯错误的地方适当的讲出来,当他们真正的听进去了,老师再与他们进行深切的交流,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的坏处在哪里等等。而对于被一些学生的心理所影响的同学来说,老师大可以询问他们“你问是如何做朋友的?”“你是被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所吸引吗?”“我相信你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一定是因为他们身上拥有某种精神在吸引着你。”这三句话能够使学生深切的明白自己能够被老师理解,心理也不会那么紧张了,然后老师可以在问“那么我能知道是哪些特质和精神吗?”如果学生愿意告诉你原因,你需要同意他们的说法,但是你还要让他们明白打架斗殴的严重性,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既能表现出老师非常理解学生的行为,从而使他们对老师放下戒备心,又能通过老师的层层诱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使他们理性的看待他们所犯下的错误。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对于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得到良性发展的研究将会不停的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魏阿强.新时期初中心理健康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2016(11)
[2]吴晓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人间,2016,201(6)

 本论文为2020年湖南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新时代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编号:XJKX20B272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辽略,1977 年10 月生,籍贯: 湖南双峰,女,最高学历:本科,职称: 中一,职务:初中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