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孙斌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淯溪镇中心小学 444118
摘要: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没有任何客观条件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就能通过一定的目标或需求,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故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将其应用的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针对现如今的教学情况,教师应加以改进,从而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其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开拓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大堰小学是当阳市最边远的一个教学点,这儿远离大中城市,学生家长大多到城里务工,造成多半学生是留守学生。节假日,学生在家缺乏家长辅导。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理解,促进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上来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要主动探究,但是这种机械的讲解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从而渐渐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失去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无法促进学生日后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益处
自主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应试教育中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机械麻木地接收知识的状态,更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敢于提出问题,喜欢探究问题,愿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需要教师从旁辅导协助。探究学习主要是在了解了问题或者应该完成的任务后,用正确的方式去研究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得学生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其主动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小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发展,自主的概念就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不只是浅显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单一的了解,而是能够深入体会课本内容以及理解相关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浪潮,迎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写作能力、灵活的思维方法及品质,丰富的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合作实践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几点。相关教师应做到能够时刻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以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越来越广,并凭借其生动直观、音像合一等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更能逐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应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提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学生解决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这需要教师完全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将导入之前让学生先学,练习之后再进行讲解,既增加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又体现了民主自由的和谐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多积极主动发言,不要过分注意答案的正确性,给学生科学,理性的鼓励,不对犯错误的学生过分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发现学生的优点,营造相对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之后基本上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但是由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关键之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模式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要参与到讨论环节中,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仅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出来,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来。
(四)重视交流总结与探究的过程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一篇新文章之前,通常会做好必要的预习工作。事实上,学生所做的预习工作好坏与其自主学习能力有些密切的联系,不夸张地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起源就是学生的预习习惯,而课堂中的探究与交流总结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所在。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成为了常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其不仅会逐步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让教师由于听课的状态差而渐渐丧失讲课的热情,得不偿失。鉴于此,要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窘境,就需要教师们改变教学模式,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与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安排以及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学生们阐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光靠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学会探究与思考,注重探索知识的本源,能够针对教师和课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在发展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五)适时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其自学的效果好坏,与学生的自学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关乎着学生能否在自学中收获自信以及养成自学的习惯。如果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作一把即将打开的锁,那么优秀的自学方法就是开启这把锁的钥匙,而作为教师,就应当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将自主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拿到钥匙,开启语文知识的大门。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适当放手,以一个辅助的身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仅能够充分思考、相互学习、交流思想,还能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掌握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国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2020(27):156-157.
[2]刘丽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20(35):172.
[3]刘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52):27-28.
[4]董春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20(18):61+63.
[5]朱佳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