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7期   作者:周亚萍
[导读] 在教学模式日渐多样化的当代社会,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显得有些死板与单一
        周亚萍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鹤北学校
        摘要:在教学模式日渐多样化的当代社会,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显得有些死板与单一,且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为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一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了几点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同时论述了改进音乐教学模式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望教师们共同学习与借鉴,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前言:音乐能够影响人的审美与情感,它对人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正在上小学的学生而言,好的音乐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直接益处是缓解学习压力、增强自我意识与提高情感感知力。学习音乐,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真善美,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保证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需要音乐教师们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1.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1.1开展分组学习,提升学生信心
        在现有音乐课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例如分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增强自信。一般来说,音乐课的课时很少,每周只有一到两节,这就意味着学生不能大部分时间接触音乐知识、受到音乐的熏陶,这样的课程模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囫囵吞枣、事倍功半,永远学不到真正的音乐知识,无法具备应有的音乐素养,甚至不敢进行声乐表达。学生是接收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他们需要在课堂上拥有足够的自我展现机会,具体操作参考如下。老师在每周周末安排一组学生为下周的音乐课进行备课,并要求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具体上课时都要参与。假设小组内部有四个人,就可以在这四个人当中先出一位组长,主要负责上课过程中的领唱部分,再在另外三个人当中分别安排一个人讲解音乐乐谱、一个人带领同学们理解乐曲含义、一个人讲授符合当节课内容的音乐拓展知识。像这样每周一个组、每周一个组地轮流下去,老师要确保一个学期之内每个小组都参与到音乐课讲课活动中来。这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课程安排既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提升了创新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动力。
1.2引导学生聆听,培养学生注意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会学”远远比教学生“学会”重要。老师应当教会学生拥有一双“音乐之耳”,使学生在聆听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培养音乐欣赏兴趣的同时提高自身专注力。闭上双眼是聆听的第一步,闭眼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使大脑不受视觉或其他分散感官效果的影响。之后老师需要教学生用耳朵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在享受音乐旋律的同时逐渐将自己融入环境、融入乐曲。在这时,老师只需引导学生发现音乐里蕴含的思想与主题,因材施教。学生间的互相分享能够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他们相互借鉴、赞美与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使学生感受音乐与生命之美,同时帮助学生表达美,提高他们的整体音乐素养。而实现以上效果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聆听、教会学生聆听,使他们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完成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1.3结合微课教学,促进知识消化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建立在素质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开展与实施获得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广泛认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满足老师对学生的教学需求。微课教学不仅能够用精短简练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将课程重点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精华,提高上课效率;还能够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知道课程所需时间,了解课程内容,给予学生上课预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自行决定微课视频的观看任务是布置在课上还是课下。把视频放在课上给学生们观看,老师一般会加入自己的讲解,这时视频当中就可以融入一些重要的乐理知识,老师可以一边讲解视频,一边将知识输入学生大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还可以把微课视频做成娱乐视频发送到学校的官网、公众号、官方微博上,帮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
2.课堂上提升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2.1把握教学重点,开展游戏教学
        音乐对提高人的审美、丰富人的情感、教化人的心灵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好的音乐不但能排解心中郁闷,还能帮助自身情感的表达。学习音乐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良好的音乐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把音乐融入游戏,在游戏中体悟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音乐游戏可以是单人游戏,也可以是集体游戏。单人游戏可以是老师先随机抽取一个座位上的学生起立分享歌曲,并让这个学生说出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或者讲一讲自己对这首歌曲的体会。在这一学生分享完成之后,老师再按照同样的游戏规则一桌一桌地随机抽取,抽取到的学生自动起立分享歌曲。而要进行集体游戏,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上台表演一段歌曲中的内容,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演歌曲中的角色,表演结束后老师与台下的同学们再做出相应点评,由此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教学方式单一死板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了现代化教学的发展。
2.2总结音乐理论,设计巩固类游戏
        顾名思义,巩固类游戏就是指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音乐知识刻入大脑,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得到巩固。在音乐教学当中,学生需要牢记的知识一般是一些基础乐理知识,而基础乐理知识通常包括节拍、节奏、音符、旋律力度、和声等等。其中,音乐的节拍、节奏与音符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的关键。为教会学生听懂节拍、学习节拍,老师可以在课上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这样的拍手方式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的双手产生肌肉记忆,将节拍牢记于心,并在记住节拍的同时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如果条件允许,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起立用脚在地上踏出节拍,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学生还需要接受每周一次的练声训练,练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把控力。练声训练要求学生张大嘴巴,将老师钢琴上弹出的音乐节奏用“啊”声复述出来。如果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啊”,老师会比较难判断出谁是真正学会了而谁是没有学会,这时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喊出节奏,小组人数少,老师就能知道每个学生对节奏的把握程度,从而确定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和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模式来学习音符,每人代表一种音符,按照某一特定顺序站成一排,了解每一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相互的排列关系和它们在创造乐谱时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与设计巩固类游戏,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开展新型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同时,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及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反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专注课堂,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晓春. 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游戏的融入作用分析[J].宜宾日报,2020,9(4):1.
[2]高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103-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