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廷辉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校 400700
摘要:为提高我国当代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与学习能力,保证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育人效果,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贯彻STEM理念,集中力量培育学生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制定全新的教学思路与能力培育措施,开展交叉式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深化当代小学生对主要的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与体会,拓展教学活动所讲解知识所涉及的具体范围,将松散的跨学科知识全面、统一地整合在一起,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阶段性探究主题,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STEM理念的思想内涵与应用价值,并指出了基于STEM理念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可行措施与具体路径。
关键词:STEM理念;小学科学教育;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前言:任课教师必须在新时代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STEM理念,设置能够主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概括性主题与导向性问题,让多数小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综合性集体学习活动之中,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效果。小学生能够在贯彻STEM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交叉科学知识,完善自身能力结构与知识网络,全面提升当代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之将零散、琐碎的科学知识整合归纳为一个多层次的整体,引入具备可还原性、可验证性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面向小学生阐明学科基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相关联系。
一、STEM理念的思想内涵与应用价值分析
STEM理念可被概括为以具备一定思想深度与教育意义的科学问题为主导,为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学习平台,让当代小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与探究主题具备较强关联性的学习活动中,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知识运用能力的专业性教学措施。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广泛应用于现代小学教育的不同领域,具备独特的实践应用价值。STEM理念强调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毫无关联的学科实践经验与基本原理综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完成任课教师为其布置的多样性学习任务。任课教师通过将STEM理念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有效提升多数小学生的课堂认知效能,使之获得较为强烈的成就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专业化教学模式,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多样性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学生可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各类复杂问题开展互动讨论,组成具备详细分工的大型团队,共同钻研综合性的问题[1]。
二、基于STEM理念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可行路径研究
(一)组织课上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任课教师应当在课前选择较为适宜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与主题,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与器具,指明实践活动所探究的基本问题与具体实验规则,促使当代小学生发挥个人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意识,借助贯彻STEM理念的实践教学活动,发挥个人团队协作能力与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数据并组织较为全面的实践演练活动,检验自身的科学猜想与思想观点的正确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例如在讲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将全班学生带到学校操场上,让学生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分析太阳的具体位置与地理方向之间的相关联系,当代小学生可对太阳的运动进行持续的观察与思考,并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总结出“早晨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南方,黄昏太阳在西方”的规律。以此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多数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观察能力[2]。
(二)创设问答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探究兴趣
任课教师必须基于STEM理念重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以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为基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不同领域的专业性知识,提高课程基本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通过创设问答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与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信息搜集能力,学生能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例如在讲解《不同的季节》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任课教师应当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提出类似“一年中季节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之类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在课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寻找正确答案,分析在不同的季节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细节层面的变化,如动物生活方式、人们的衣着与出行习惯等不同方面的变化。
三、结论
在基于STEM理念所构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下,任课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多样性的学习素材,全面整合教材具体内容,让学生有次序、有计划地参与到项目化学习活动中,体现小学科学课程基本内容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指明各类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丰富科学知识与自然原理。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不断拓展自身学科视野,重点培育学生利用科学理念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恒. 基于STEM教育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融合运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9.
[2]冯忠元. 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以“建高塔”的教学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5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