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荷
董志小学 甘肃庆阳 745002
摘要:帮助小学生做好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从书写习惯、验算习惯等方向入手,做好小学计算能力教学培养对策的实施。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引言: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积极的帮助学生培养计算能力,有助于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为学生培养数学计算能力进行研究。
(一)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计算能力的意义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首先,基于学习数学学科视角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占据了较大比例,同时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及考察重点。在数学教材、练习、测验中均和计算教学密切相关,更在应用题等教学方面被广泛使用。所以,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效果直接受个人计算能力影响。[1]
其次,学生未来发展前景深受计算能力影响。研究显示,计算能力属于基础性能力或实用性能力,对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如果在小学教学中未能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计算能力或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必然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效果。所以,为学生做好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意义,更要高度重视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这项教学工作。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对策
1、为学生培养计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培养、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加数学学习、习题练习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增加学生的计算耐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计算兴趣的培养。研究发现,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学生在长时间、不间断的做题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断重复的做题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疲倦心态,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工作。
比如,教师在人教版三年级“乘法计算”一课教学中,可引入“青蛙游戏”展开教学。具体方法为“要求班级第一排一个为学生站起来说‘一只青蛙跳入水中,两只眼睛四条腿,呱呱’”;接着后排的学生站起来接到“两只青蛙跳入水中,四只眼睛八条腿,呱呱”;依次往后推,数字由1至9后重新轮换。由此借助游戏形式,为学生培养计算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增加数字敏感度。
再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混合运算”一课的法则教学中,可采用趣味故事组织教学活动。如引入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法则。
[2]
2、为学生培养健康的书写习惯
基于书写习惯视角分析,诸多小学生尚未具备健康的书写习惯,所以在数学计算书写期间常出现错别字,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面对该问题,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个识字写字本,叮嘱学生每日放学回家后按照规范要求反复进行书写练习,防止学生在未来计算时出现题目抄错、计算数字写错等低端错误。
比如,教师在人教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应向学生突出强调“6和0的差异即6多了个尾巴,7和1的差异即7长了条眉毛”。从而采用生动形象的话语,帮助学生深刻记忆数字特点,使学生提高数字书写规范性。另外,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及榜样作用;比如,在学生数学作业批改及板书书写期间,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书写,才能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为学生培养验算习惯及能力
要想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主动为学生培养、改善验算能力,尽可能使学生做到“能口算就口算,无法口算便同时竖式进行计算”,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好的计算习惯。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普及、传授各种验算方式,提高为学生培养验算能力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计算“4582+3024=7606”的答案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运算法则知识展开验算。如“加数位置变化,和不变”,即3024+4582=7606;亦或是,运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规律,即7606-3024=4528。所以,结合加减乘除的关系,学生可结合计算结果展开计算,检验运算结果的准确性。总而言之,在数学计算教学期间,教师要叮嘱学生“每次完成做题,均要进行验算”,从而为学生培养起验算习惯。
4、编纂计算口诀,帮助学生改善计算速度
速度是展现学生计算能力的又一重要形式,基于数学学科学习视角分析,小学数学学习同样囊括大量计算公式,如果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计算速度。所以,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编纂、传授计算口诀,帮助学生改善计算速度。
比如,教师在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可以自导自编数学计算口诀,如“凑百与零原则”计算口诀,即“首先把某个数字写为100或尾部是0的数,然后拿该数字去减和它相差的数字组成的加法或减法的运算”;完成口诀传授后,教师可随便出一道例题,如“97×23”的答案是多少?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回忆教师传授的计算口诀,学生心领神会后给出如下运算答案,即“97×23=(100-3)×23=2231”。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吩咐进行习题计算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计算题解决方式及口诀运用技巧,从而实现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目标。[3]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明确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要结合教学需求,设计、实施科学的教学对策展开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改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思路[J].马玉琪.新课程(中).2018(06):187
[2]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分析[J].王洁.新课程(小学).2019(10):186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李永琴.甘肃教育.2019(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