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项佳丹
[导读] 在深度学习理论的引领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
        项佳丹
        萧山区夹灶小学311247
        摘要:在深度学习理论的引领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而将小学数学按照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则能让杂乱的数学知识结构化,便于教与学的进行。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单元设计;注意问题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然迈进信息时代。与工业社会相比,当前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深度学习即深层次的学习,要求学习者与所学习的知识之间产生互动,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科学领域和信息技术的渗透强度加大,不断影响着学习者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渠道。
一、深度学习理论推动教学设计变革
        深度学习的定义最早由美国学者费伦斯?马顿、罗杰?萨尔乔提出,后续学者们围绕深度学习做了诸多研究,比如2012年阿巴斯?萨德吉指出了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因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以及师生特征等。随后美国学者逐渐将深度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例如AIR(美国研究协会)实施了SDL(深度学习研究)与DLN(深度学习网络)这两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深度学习的目标渐渐明晰,即学生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同时能与同伴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增强个人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比之下,我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较为滞后,并且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何玲、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的内涵是学生要理解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获取新知识,能够自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张浩、吴秀娟研究了深度学习的特征:深度学习意味着知识体系的构建;深度学习强调旧知识的掌握与新知识的迁移运用;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国内深度学习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晚于西方国家,不过,相信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也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深度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最终对应理论将作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就教学设计而言,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因此要做好教学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证明技能,同时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学会深度学习,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有能力自己解决数学难题。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
    下面以深度学习为着手点,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维度把握。
(一)单元学理分析
    单元学理分析是指全面分析单元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数学知识的完整形式,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单元学理分析时,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一,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要有一定联系,这样一来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第二,不同年级的单元知识要有一定联系。第三,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要体现完整性。利用单元学理分析,教师可以全方位理解教材的编排,其后激发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单元教学材料开发
        教学材料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指教材,而且包含学生应用的各种学习材料,其可以被视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依据。开发单元教学材料时,教师需要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同时认清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合理设置新知识的教学方式。总之,教师必须始终站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角度,在单元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一定联系,并通过问题情境、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凌乱、复杂的数学知识成为特定结构,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单元学情分析
        实际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学科知识理解的非常透彻,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不熟悉,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即使实施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趣味性教学,依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基于此,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务必重视单元学情分析,毕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教师应当借助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科测试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点、困难点以及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制定对应的学习方案。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单元学程设计
    必须承认,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一定难度,要让这二者统一步调难度更大。对教师而言,要想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必须明确深度学习的原理,合理设计单元学程。进行单元学程设计时,教师应当以元素连续、内外关联和应用循环为基础,构建与学生情况相互匹配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性与层级化。借助单元学程设计,学生能在原本的能力水平之上有所进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向提升。
(五)单元教学评价
        合理设计教学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其要求教师始终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其中单元教学评价就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那么应当如何在深度学习的指导下进行单元教学评价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性格、兴趣等进行评价,不断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长期评价策略,比如,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评价;定期组织作品展览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深度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总而言之,单元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必须将其重视起来。
三、促进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当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即由原本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统整者以及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可以说,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之下,教师与学生是合作者,拥有平等地位。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之时,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生生间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角色也没有被淡化,反而向多元化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设计,应始终明确自身角色,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二)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
        所谓的教学资源,包含教材内容的所有相关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将有助于教学进行的多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使学生更为迅速地获取知识。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材料,发现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然后利用单元整体设计将数学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注意新旧知识的高度融合。其次,教学活动本身具备动态特征,因此实际教学与教学设计之间常会存在出入,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自主把握单元知识的核心理论,同时了解不同板块、不同学段知识元素的关联。此外,教师还应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有效把握深度学习目标与单元学评检测目标
    深度学习可以被视为一种主动的探究学习,学生要在理解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掌握对应知识,并会用不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深度学习目标至少应包含知识理解、知识深层次加工、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解决问题等,最为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利于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不良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过,要实现深度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毕竟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不少学生需要较长学段才能达到深度学习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要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并将深度学习目标与单元学评检测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每一节、每一个单元以及每一学期的学习成长,逐渐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各个学科均需要重构教学设计,使每个单元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本文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为例,分析了其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维度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3.
[3]席爱勇,吴玉国.学理分析:让结构化学习深度发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4):54-57.
[4]卜彩丽,冯晓晓,张宝辉.深度学习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启示——美国深度学习项目(SDL)的解读与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5):75-82.
[5]文军萍,陈晓端.超越课堂: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7(4):4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