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进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2210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其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涉世方面仍属于较浅的阶段,因而在辨别是非对错时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极其容易走入思维的误区。同时,由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在对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学生发展特性指向个性与多元化发展,在复杂纷繁的信息获取面前,学生崇尚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高校作为学生思想引导的指向标,如何引导学生具备健康积极的思想至关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
引言
“互联网+”时代,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电脑、网络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新媒体发展迅速,互联网凭借其开放性、渗透性、交互性等特征,逐步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相结合。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拥有很多接触网络的条件和机会,利用网络可以快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时事政治,也可以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运动员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给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网络上也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和低级趣味的思想文化,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进行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正确对待网络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教师要贴近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开展教学,构建丰富多样、内涵深远和通俗易懂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做到与时俱进,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出努力。“互联网+”时代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依据互联网的时效性和主动性特点,思政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时间,借助微信等媒介开展持续性的教育,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高校学生带来便捷,改变传统死板、枯燥的教育模式,有利于释放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升思政工作的教学效率。
2“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2.1转变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简单来讲,思政政治教育涉及世界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要重视网络观的教育,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一方面,互联网为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便捷,有利于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缺乏监督管理进而沉迷游戏的现象时有发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有利于使其成为网络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同时,还要全面提升大学教师的素质,考察其人格和品行,让教师利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学生,借助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针对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配齐专业的大学思想教师,构建选人机制,使教师优良素质能力突出。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对教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提升思政教学效率;第二,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借助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第三,真正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实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目标。
2.2提高高校优秀运动员思想建设
信息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首先,要提高优秀运动员思想建设的重视性,重点加强理念和信念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题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做好知识武装,利用知识来“强身健体”。其次,加强思想锻炼。严抓运动员生活作风,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四个意识”,引导优秀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身言行的规范化,进而引导其形成自律、自强的精神品质,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通常都并安排足够的课时,实现对于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的全方面引导,保障其思想的健康性。
2.3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合理引入网络资源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指导理念,进而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合理引入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持续性的教学活动,伴随着学生学习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将这一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融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化整为零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化整为零符合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建设过程,使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与时俱进,适应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思想大课堂,实现全面育人,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设计,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思政教育。具体到各个学校的党支部以及宣传部,要合理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定期推送一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文章、分享正能量的人或事迹以及提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逐步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大讲堂”活动,面向全校学生,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以及大政方针。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受到互联网影响最深的就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前卫,喜欢新鲜事物,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时,很容易因为自身道德修养方面的缺失与不足误入歧途,出现价值观念上的偏离,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更大的教育格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思路,全面分析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合理制定适合的教育方针,充分将互联网+的优势、价值发挥出来,更好的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琳.“互联网+”时代下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19(10):125-126.
[2]冯智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0):24-26.
[3]赵昆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学类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0):113-114.
[4]冯鹤.“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分析[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172-175.
[5]周志浩.“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1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