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教育学生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华
[导读]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杨华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逐渐到来,我国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承担着为高校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职  学生管理  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中的民办高职教育具有自主性,近年来,民办高职教育取得飞速发展,但与公办高职教育相比,民办高职教育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管理方面尤为突出,因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应顺应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找到一条属于民办高职教育学生管理的道路,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民办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与探讨。
        一、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观念落后
        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管”,这是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学生管理者只限于学生管理,没有更深层次工作,没有起到一个指导者和服务者,没有指导和服务学生的意识,更谈不上为学生接下来的未来规划进行引领。
        “无论是对时代的认识,还是对学生的认识,学校教育的认识,都只侧重于认知,在一定意义上是乐观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高职院校学生是极具个性意识的学生,是一个完整有活力、有朝气、有生气的生命体,加之民办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管理工作若没有服务意识,则属于低层次的教育管理,只有深入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使民办教育更为行之有效,应重新审视目前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
        2. 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社会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管理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学生管理模式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导致学生不会自我思考,没有积极主动地热情,也少了自主创造性。分管学生管理的领导者也并未紧贴社会动态、时事动向、从更深的角度去认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没有跟上社会人才需求和素质培养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封闭、静态、片面、僵化,没有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
        3. 管理队伍建设不强
        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需求开始发生转变,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根据国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应该是中共党员,并以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民办高职院校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队伍大多数由科班出生的应届毕业生组成,不稳定的因素较多,人员流动性大,加上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学生管理方面略显吃力;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很少有老资历辅导员带新资历辅导员,无时无刻在黑暗中摸索。队伍建设的不强,给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难上加难。


        二、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发挥科学管理观作用
        学生管理具有广泛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应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刻板的管理观念,构建合理化规章制度、德智体系进行学生思想品质与行为举止教育与指导。具体地说,民办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提高对学生管理的重视,了解学生管理与学生教育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观念,同时重视道德与管理的融合,密切关系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全面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
        应加强辅导员的思想建设,提升辅导员的思想境界,积极帮助辅导员思想的转变。学生作为潜在的价值人力资源,在经过高等职业教育学习之后就要步入社会,进入岗位,辅导员在校期间应做好引导,使学生在学校能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2.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加上民办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能够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面对日益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时,才轻松面对,一支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过硬的管理队伍尤为重要。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是体现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学生管理人员自身具备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的好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很重要,只有具备足够的学生管理专业知识,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得心应手,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管理队伍是高等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 创建多元管理模式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辅导员不担任专业知识传授,但是辅导员在学生管理的模式应 用上,多采用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即主要的学生管 理主要是学生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以 及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与价值感十分突出,他人管理已经不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他人管理与自主管控的结 合才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学的发展趋势。
        三、结语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不再适用单一的管理,需要民办院校建设专业素质够硬的学生管理队伍,需具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引领能力和服务意识,让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未来规划,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踏入社会。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极具个性和富有朝气,学校管理工作理应从学生个性出发,改变学生管理观念,让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高层次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咏梅.对高职院校中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与对策分析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
        [2]郭海凤.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探析[J]. 报刊荟萃,2017.
        [3]赵楠.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速读(中旬),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