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
安岳县偏岩九年制学校 642353
摘要: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就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过程来说,有效的课前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现状展开分析,提出重视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优化对策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一)教师提问较随意,问题数量多质量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是大部分教师喜欢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但如果教师没有提前设计课堂问题,就会导致提问问题没有技术含量,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思维发展没有帮助。例如部分教师的提问内容只是单纯让学生复述问题题目或是教学内容,教师省去了课前精心设计提问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达成。除此之外,传统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课堂上突发奇想,没有联系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就提出提问问题,导致课堂提问偏离知识主体内容,不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主题,也使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
(二)问题设问较多,提问缺乏开放性特点
部分教师在问题提问的备课过程中,习惯将课堂提问内容依照课本顺序依次列出,在课堂提问中,问题提问的答案从课本里生搬硬套即可。长期的教学活动已经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内容十分熟悉了解,直接翻开课本流利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只能锻炼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造效果甚微,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思维的养成。
(三)提问对象范围小,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知识主要是逻辑思维的学习过程,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具有很快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引导才能逐步理解。目前很多小学教师都存在优等生的认识偏差,认为具备较强学习和理解力的学生就是优等生,教师教起来很容易,所以很多提问问题的设计都是根据优等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而提问对象和范围也是在优等生中进行选择。教师依据优等生设计的问题会让其他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优等生可以与教师实现良好互动,其他学生失去参与课堂提问的机会,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得信心和乐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分析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回答提问提升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师对于课程的把握情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小学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出优化课堂提问方式的有效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课堂问题提问的层次性体现
课堂提问问题的层次性是数学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体现,首先课堂问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设计趣味性高且难度适当的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应该遵循由浅到深的设计规律,保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所授课程问题的积极主动思考过程中。
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的授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七巧板的不同拼图,让学生首先说出拼图中的图案和图案的基本组成图形是那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道具拼出学生喜欢的图形图案,然后让学生指出图形具体由几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自四边形组成,利用七巧板明亮鲜艳的颜色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在复习完基本图形和形状的认知后,教师可以首先拿出一块三角形的积木发起提问:“观察这块的积木,他是什么形状呢?它有几个角呢?”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会给出答案也会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到问题回答中,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其他基本图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角的数量。然后教师分别拿出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积木,发起提问:“仔细观察它们的角有什么不同呢?大小是否一样呢?具体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呢,它们有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呢?”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角,并引入钝角、直角和锐角的概念,让学生在逐步启发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二)加强提问问题的迁移性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中的知识是以系统、连贯的的规律体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体现,达到层层递进的教育效果,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和逐步发展。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的问题设计中,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新旧知识的知识点共性,然后以共性的角度提出问题,设计出健全的教学构架,以递进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推导和迁移过程中的数学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
(三)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问题
在新课改以学生为本、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也应该坚守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提问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以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去区为前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设计问题,从而充分提升学习的分析能力、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针对不同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易于理解较直观的问题,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逻辑性较强的问题,面对学生不准确的回答教师也要给与认可和鼓励,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各尽所能,充分调动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发散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提问环节存在诸多待改进的地方,教师需要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课堂提问的艺术,运用有效策略全面提升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和内容质量,增强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霞.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85):71-72.
[2]王庆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三个度”[J].小学教学参考,2020(29):90-91.
[3]李国霞.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J].学周刊,2020(29):17-18.
[4]尚学蕊.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J].学周刊,2020(2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