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禄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第二中学 261325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展现自然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物理实验的强化与完善下,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与深刻,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并且,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神奇的实验现象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下社会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课改不断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翻传统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规律,深度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物理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实验,加强实验教学时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时,掌握创新的实验操作,也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质性
由于教学方式的影响,物理实验教学严重缺乏时效性和实质性。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遵循实验内容,将实验演示给学生,很多学生并没有直接参与实验教学,并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对于整个实验,都是教师全面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积极性,甚至严重打击学生实验兴趣和动力。另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虽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但是,教师是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流程和步骤,只是对前人实验的一种重复,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导致实验教学严重缺乏实质性。
(二)教学方向不明确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确立明确的实验目标和方向,开展的教学活动止步于教学表面层次。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原本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合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教师的实验教学比较死板,只是以一种呈现与展示的方式将实验演示给学生,没有为学生树立明确的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目标,严重阻碍与压制学生学习效率,影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实验热情。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注重实验流程和环节,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知识的衍生都是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得出的,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并从中发现相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确立明确的观察目标,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促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主要现象和特征,探究发生条件和原因。另外,要积极引导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和观察,在不断的探究与试错过程中发现实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既要关注实验观察的结果,还要重视整个观察流程和环节。对于初中物理实验,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都会遇到相应的现象,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这一实验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并要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促使学生通过数据记录进行图像的描绘,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沸腾是汽化的第二种方式,同学们请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水沸腾时具备怎样的特点?为更好地引发学生回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然后导入实验教学内容,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实验教学中。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记录相应的时间和数据,将学生的观察以数据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实验过程中,为促使学生深度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分享彼此观察到的现象。为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做实验之后,回答相应的问题,并比较哪位学生回答的更加具体与全面。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对于实验教学,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观察,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描述,为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想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摸索实验,并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出相应的实验现象。另外,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还能够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彼此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得出解决的方案和答案,并且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物理知识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比起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具备更加好的效果。
例如:以“测量盐水和小石头的密度”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量筒,促使学生掌握利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为实验导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长方体铁块,向学生如果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么测量?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欲望。然后导入本节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引导学生探究能否利用测量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探究,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能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会由于测量难度的增加积极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在不断的交流与探究中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遇到难点,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到的成就感和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动力,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在整个物理实验设计时,教师要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准,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积极激发学生兴趣,不断通过引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相关实验内容,促使学生全面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例如:以“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这一实验教学为例,由于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参与实验的性质并不高,教师可以以直观的水流引导学生间接观察,促使学生全面透彻理解电流这个屋里概念。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结果猜想与假设,并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究与验证自己的猜想。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亚娟.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 家长, 2019, 000(023):P.114-114.
[2]张卫明.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 高考, 2019(26):107-14.
[3]安铭明.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 000(00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