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义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雹泉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 262121
摘要:化学是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们吸收到了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但是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吸收和掌握基础的知识理论,还需要着眼于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并有效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为学生扩充知识资源,带领学生深化巩固相关知识。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1导言
在初中化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们有效提升自主学习动力和对化学的探究兴趣。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微课模式的运用,都会为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微课教学形式,做好准备工作,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创设情境,微课生动直观
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创设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情景再现,是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主线呈现问题引发思考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更是可以直观地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给学生一直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微课,简单介绍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的历史故事,并提出问题:第一,拉瓦锡当年的实验原理是什么?第二,我们运用这一原理,以红磷为药品,可以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中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这样,我们就轻松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并让学生一直围绕着这一问题开展探究。又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微课将“屠狗洞”的故事这个小动画,简单展示“人带着小狗进入一个山洞,人没有事,却发现小狗晕倒了;当人蹲下查看小狗的状况时,人也晕倒了”这样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山洞中含有什么气体?该气体有哪些性质?分析之后,再提出:“这些性质是我们的猜想,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呢?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由此可见,当课堂教学情境与微课相遇,其呈现的方式会更多。
3小组合作模式,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有效的问题,并且会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拘束,敢于大胆质疑和创新,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化学问题,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水的净化》为例。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净化水,能够区别硬水和软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像净化水的办法,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办法。有的学生认为使用过滤器的办法是最简单的净化水的办法;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水倒在大口的容器里,容器中间放一个超过水的小容器,上面放一层塑料膜,把石子放到塑料膜的中间位置,塑料膜的最低点对应小容器,然后加热大容器进行过滤。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总结一些方法,在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提出的办法与教材中的哪些办法对应。学生会发现一般的方法都是简单的过滤,像加热水的办法是蒸馏。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总结的办法利用微课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验的步骤,使学生了解过滤纯净水的办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模式自主探究,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
4面对实验教学中的危险实验,微课能锦上添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只要学校的条件允许,我都会让学生参与实验,至少将实验演示给学生看。例如,在进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由于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初中也并不要求学生会制取一氧化碳,放手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总担心万一发生中毒事件怎么办……于是,想到了实验型微课。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包含了“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这一内容,设计了互动问题,让学生选择发生、收集装置,又对气体实验室制法进行了复习巩固;包含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三个部分的性质,都设计了一些互动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若学生答不上来,还可以跳转到相应的解释内容。观看了实验微课后,完成老师提出的一些相应思考问题和练习,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会顺利掌握。
5培养预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及时抓住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提问的时候能够一针见血,而且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促进学生钻研比较有难度的化学问题,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思路,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例。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在这一课中,学生会对物质有重新的认知,还会使学生了解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本课的内容是基础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出问题,通过微课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预习。比如教师利用微课提出几个问题:像水蒸气、哈气、泥沙沉淀、饭菜变酸、用醋洗去水垢等现象分别是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你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最小的物体是什么?以此来搜集身边的化学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教材知识的预习,并对教师提出的现象进行分辨和了解,通过简单的练习有效地区分开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反而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化学知识,使学生提前掌握简单的知识,可以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6加强课后练习,夯实学生基础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巩固和理解,同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练习形式,降低学生练习时的枯燥感,最终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要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计算化学公式的时候进行配平。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这一章节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配平的规律,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能够得到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利用微课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将微课设计得生动一点。比如,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公式拟人化,然后让学生学习,在练习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枯燥。教师通过加强学生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夯实化学基础,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7结束语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中的化学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探索,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赟.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20(01):16.
[2]林红美.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26.
[3]杨恩东.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22-123.
[4]张新胜.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