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林青兰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和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林青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新宅小学  3628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和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新型的教育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涌进课堂教学工作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空前的冲击以及革新。尤其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微课一种以现代科技为奠基的新型教学技术,极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基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对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微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颖、先进、创新的教学手段,在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脱颖而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微课是什么?顾名思义,微课是以一种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微型课堂,它的特点我们可以简单记为短、精、活。短,每次微课的时间都介于5-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内;精,微课的内容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课堂学习的精髓和重难点展示出来;活,微课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因此微课的学习模式就更加灵活,不止限于课堂之内,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学生都可以进行微课资源的反复观看学习。基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微课教学在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更有针对性、高效性地辅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一、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意义
        前文提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使当代教育课堂呈现更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传统的教学小学教学模式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违背了新课改提倡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体课堂模式。在这种传统模式下,一方面教师扮演高高在上的课堂领导者角色,这样的角色定位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疑惑进行了解,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严重打击了学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处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学习以兴趣学习为主,枯燥陈旧的讲授式课堂,阻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模式的构建。微课教学的到来如“及时雨”般为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升级和新的活力。他采用音视频、图片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带动学生多感官进行学习,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实现爱学、乐学、活学。另外,将微课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科学体验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以微课为媒介,将课外科学知识引入到课内,丰富学生的课外科学知识,拓展了科学视野,增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微课导入,激趣科学课堂
        作为小学课堂的必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科学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对整节课的节奏、氛围、课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以及一些有趣新颖的故事进行导入,这样纯语言性的导入方式在课堂伊始也能有效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但长此以往,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相对于传统导入来说,微课导入采用引人入胜的动画视频、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导入,这样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动静结合的新颖的导入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动物》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伊始播放一小段动物世界的视频,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大自然中各样的动物。新颖的导入形式让仿佛让学生在学校看到了“电视”,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视频里优美动听的解说和音乐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在给学生美的体验的同时,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完成课堂教学衔接的同时,又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后面的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微课展示,课堂直观针对
        科学教学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化的解释的学科,很多抽象复杂的现象无法依靠文字的描述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小学生也无法单凭教师的语言引导进行正确的想象,这样学习起来学生往往对科学知识陷入一知半解的状态。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科学学习中复杂的现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更加直观、清晰的学习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兴趣。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单元时,本单元描述了蚕卵到蚕蛹再到蝴蝶的生命周期变化,此时利用微课将蚕蛹化蝶的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感叹生命、感叹科学的神奇同时,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其他动物的生命变化周期视频,完成科学教学的拓展学习。
        (三)微课拓展,打破时空局限
        科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提问、探究、实验、调整、实践的过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对基础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是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科学探究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精神,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但是课本中很多耗时较长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进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的过程采用拍照片或录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制成微课,并总结实验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本次实验的感受和困惑,穿插在微课视频中,在活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又极大提高了科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将课堂知识延续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总结
        综上,将微课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辅助手段,极大促进了科学课堂效率,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热爱,促进了科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素素.微课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67.
        [2]马国富.探究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