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雷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郑家寨镇碱店小学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兴趣是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效果的不二法门。但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仍旧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不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为德法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化教学;策略
激发小学生的德法学习兴趣能够显著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趣味化的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小学德法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点、心理特征等选择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维持其学习热情的德法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德法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趣味化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拉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因此小学德法教师应当采用趣味化的导入策略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教师应当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导入,生活化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并从中挖掘出能够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趣味话题,为趣味导入的实施打好基础。
以《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的话题进行课堂导入,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话题进行导入:“同学们喜不喜欢买东西?大家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外观漂不漂亮?价格贵不贵?质量好不好?”买东西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很多小学生都有丰富的购物经历,因此这一话题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趣味导入的目的。给出这个话题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然后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入到“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上。
二、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往往能够非常快速的激发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模式引入到德法课堂上,以此来唤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设计时需要注意,游戏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游戏时间必须做好控制,否则游戏时间过长将会占据原本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当然,在游戏教学之时,教师要制定好相应的游戏规则,并且控制好游戏时的纪律,否则虽然能够用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效果却无法保证。
以《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垃圾分类的,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垃圾分类”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小卡片,在上面分别写上易拉罐、废纸箱、碎玻璃、旧牙刷等垃圾的名称,然后再拿四个纸杯当做垃圾桶,分别标注上可回收、厨余、有害、其它的字样,让小学生将卡片投入到对应的纸杯中,为了激发其参与兴趣可以设置成小组比赛的方式,最终投入到正确纸杯中的卡片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
通过这样的游戏既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其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课下自己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些手工作品,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来展示,这样也能让其认识到废弃物品并非全无用处,只要经过改造就能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还与教师的教学实施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趣味化的教学实施方式能够赋予课堂活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之时应当适时运用幽默、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进行教学,同时还要选择一些诸如角色扮演之类的趣味化教学实施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兴致盎然的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当中。趣味化的教学实施方式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紧张情绪,这对于师生关系的增进,以及小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说话要算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议一议”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分别扮演“爱保证”同学及其教师、朋友、家人的角色,将“爱保证”同学的日常表现与其周围人的反应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小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说话算数”。
四、信息化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在小学各科目教学中都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具有直观、生动、交互性好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善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等来调动小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让其获得全方位的教学信息刺激,进而调动其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础。
以《当冲突发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一些展示“校园里的冲突”这一主题的视频,比如“两个小学生在图书馆同时看上了一本书,于是二人发生争抢行为,结果这本书在二人的争抢中被撕破”,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能够让小学生对该冲突的前因后果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其兴趣,然后教师再让小学生就此事进行讨论,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给出自己认为恰当的一些解决建议,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趣味化教学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之时可以采用趣味导入、游戏教学、角色扮演、信息化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当然,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多的趣味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康兵.道德法治,点燃希望之灯——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27):74-75.
[2]李媛媛.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9(46):152.
[3]张颖.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