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荣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365100
摘要: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让特殊儿童以随班就读的方式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智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其未来成长有益。但是,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也需要采用一些差异化的方法。本文对融合教育背景下轻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融合教育;轻度智障儿童;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包括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而融合教育的发展正是国家为特殊儿童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所进行的一项努力。融合教育在部分国家已经被上升至法律层面,它为智障儿童进入社会、回归主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既是智障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性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智障儿童同样有权利并且有潜力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这对于其未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对融合教育背景下轻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轻度智障儿童参与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智障儿童是在智力功能、社交、实用适应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未成年人。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知觉理解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言语表达、社交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单纯善良、情感表达较为直接,而且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轻度智障儿童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但是容易对自己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而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对轻度智障儿童进行教育,能够为其提供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拓宽其视野并增加其生活阅历,这些对智障儿童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与同龄儿童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会潜意识的向周围同学学习,这对其社交能力、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此外,轻度智障儿童在与周围同学友好交往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有助于其克服原有的弱势心理,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让其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愿意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生活。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轻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策略
(一)给予必要的鼓励
?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给予轻度智障儿童必要的鼓励,这对于调动其积极性,塑造其良好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轻度智障儿童虽然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但是其荣誉感与自尊心仍旧较强,他们拥有一定的成就动机。以鼓励和赞扬的方式对其行为表示认可,能够增强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其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对其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益。这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的认可,教师甚至可以为其安排一些收发作业之类的简单任务,这样既能增加其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能让其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和生活热情,对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益。
(二)适当降低要求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增强智障儿童的自信心,而失败的经验则会对其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为了让智障儿童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从而帮助其建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老师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对其要求。
特别是对一些学术型课程来说,降低要求是非常必要的,而对那些非学术型的课程完全可以根据智障儿童自身能力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当然降低要求并不意味着没有要求,教师可以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业难度也要相对降低,习题量也可以适当减少。而且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其各项能力的不断增强,还可以对这些要求进行调整,使其逐渐与普通儿童的要求相齐平,这对于增强其自信心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思维发展
对于轻度智障儿童来说,学习困难,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学习方法不对。比如部分轻度智障儿童,虽然已经进入四年级,但是他们仍旧不知道应当如何写作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其思维发展。一步一步的指导其应当怎样写作文,每教一步就让其用笔记录下来,重复多次后智障儿童也能掌握写作的法门,并写出一些质朴简单的话语。此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其进行语言表达,拿到作文题目之后可以引导其慢慢的从一句话到一段话,逐渐到能够说出一个比较长的段落,然后让其将自己说的话写下来,这也是促进其写作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利用同伴帮扶
融合教育背景下,轻度智障儿童经常以随班就读的方式参与到。正常的校园学习和生活当中。在此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对其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爱护,还应当让普通学生对其进行帮扶。轻度智障儿童在参与正常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时,会遇到比普通儿童更多的困难。教师可为其安排两只三名学习伙伴,在学校中与其一同玩耍、学习,让其获得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满足,同时也能在伙伴的帮助下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当然,这种帮扶应当是长期的、自愿的,否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帮扶作用,还有可能出现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普通学生正确看待班级中的特殊学生,真诚友好的与其交流,并主动为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调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特别是对轻度智障儿童进行教学时沿用以往针对普通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并不合适。此时教师就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轻度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分解、变抽象为直观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从智障儿童处及时获得有效反馈,并据此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对轻度智障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以此来判断所用教学方法是否合适,为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依据。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背景下,让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对于其学习成绩提升、各项能力发展都非常有益。而针对轻度智障儿童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给予其必要的鼓励、适当降低要求、引导其思维发展、利用同伴对其进行帮扶,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探索和反思,找到更多有助于轻度智障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为轻度智障儿童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欧阳叶.论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及实施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1):9-13.
[2]宋兰玲.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题与对策[J].职业,2017(35):125-127.
[3]李江.融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基于一名轻度智障学生的个案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