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叶艳娟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叶艳娟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竹条实验中学 44103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式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促进师生之间思想感情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问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先通读一遍所学内容,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探索性较强,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激烈讨论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一环套一环,具有连贯性,每个教学环节都是课堂中的一大亮点。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教学目标清晰、层次划分明确,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随着问题的提出,不断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容易理解。
        一、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抓住提问问题的切入点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抓住教学改革的契机,还要迎接教学工作的巨大挑战。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加大备课力度,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结合教学内容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进一步延伸,不断开拓知识的视野。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投入知识的海洋,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节时,我主要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从浅入深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一步步地解开问题的答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先向学生们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最好的朋友是谁呢?”这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互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探寻友谊的真谛,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我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不断进行引导学生,要求他们从教材中找到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对学生不断启发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使其真实感受学习带来的趣味性。
        二、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度思考寻求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个性、叛逆、情绪波动频繁等特征。由于中学生年龄尚小,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加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初中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感觉比较枯燥、单一,久而久之会对该学科产生厌倦,失去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强制灌输的意识形态,而是要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在此期间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身边新闻时事等内容,提炼道德与法治知识精华,让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自觉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依法履行义务》一节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我列举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我以赵春光医生在疫情工作岗位上所写的《家书》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家书之中蕴含的感情深厚,体现了赵春光医生在抗疫一线上奋斗精神以及对父母的牵挂之情。我邀请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家书内容,并提出‘医生救死扶伤的义务’的内容,进而引入到依法履行义务的主题之上。然后,我再次运用‘某企业逃税’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分析其危害,包括逃税目的、过程以及危害,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必须认真的履行义务,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逐渐步入常态化模式,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的理解,能够更容易接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创建学习合作小组,增加交流互动机会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划分小组,学生之间主动相互交流学习内容,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探究能力。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将学生划分为每组4-6人,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并且进行小组人员合理分工,选出一名负责小组的组长。其次,教师对学生发起探究性任务或者带有启发性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节时,如果按照常规的口述理论和重点笔记的教学模式,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法治认同感,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到我国的法律信息,不明白我国奉行的法治、法律政策的作用。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宪法为切入点,准备一些关于宪法规定的幻灯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为导向。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激烈地探讨和思考,我结合学生们的回答作出总结。最后,我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查阅一下我国对网络言论方面的法律规定。这样的教学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转主动,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教材内容,能够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想象,有助于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为课堂氛围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推动课堂教学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林.探析道德与法治问题式教学的三个阶段[J].教书育人,2020(13):20.
        [2]奚燕萍.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11):95-96.
        [3]张刘传.“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8(3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