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诗歌经典诵读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郑秋菊
[导读] 诗歌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秋菊
        福建省德化第六中学  福建泉州  362500
        摘要:诗歌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已经具备诵读并理解经典诗文的能力,是诵读诗歌经典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诗歌诵读中可以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的良好教育影响。新课标提出初中语文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经典的习惯,让学生走进诗歌,让诗歌融入生活,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诗歌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诵读诗歌经典的重要性体现
        (一)诗歌经典是传统文化魅力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诗歌经典是中国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方式之一,一方面诗歌经典是文字语言和中国文化的连接,诗歌经典的每个文字都经过千锤百炼的推敲,是中国文化构成及品质的体现。另一方面诗歌是古代诗人智慧的体现,诗歌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山水诗到田园诗,从边塞诗到哲理诗,诗歌经典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是中国文化灿烂辉煌的体现。因此学生在诵读诗歌经典时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陶冶和熏陶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诗歌鉴赏水平。
        (二)诵读诗歌经典具有良好教育影响
        诵读诗歌经典产生的良好教育影响可以达到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一方面诗歌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学生在接触了解诗歌经典的同时,也会极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诵读中被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所震撼,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诗歌经典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了解古人心怀天下、独立清高的思想品格可以帮助学生健全自身人格。最后一方面诗歌诵读也属于初中语文阅读的一部分,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诵读诗歌经典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从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要想通过诵读诗歌经典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选择学生的诵读诗歌,让学生对于诗歌产生逐步的认识后再从中吸取营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基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基础上,选择一些简单明快、郎朗上口、寓意明确的诗歌,且可以对诗歌内容和主题进行筛选,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理解接受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诵读的浓厚兴趣。
        白居易的唐诗一直以寓意明确、通俗易懂著称,且多是古代生活内容的刻画描写,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初中课程要求必背古诗中也有白居易的作品体现如《观刈麦》,这是一首白居易看到任职当地人民的辛苦劳动却生活困苦有感而发写下的诗,诗中指出繁重赋税是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表达对人们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四体不勤却能丰衣足食的惭愧的复杂的感情。

虽然这首诗词言简意赅、立意明确,但篇幅较长、情感复杂,作为学生初次朗读诗词对象并理解诗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白居易的《卖炭翁》,这也是白居易感于百姓生活艰苦写下的诗篇,诗篇短小精悍、立意明确、通俗易懂、郎朗上口,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诵后就诗中的感情表达句子加以分析理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诗词精准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着单薄但却希望天气更冷碳能卖个好价钱的悲惨现实形象。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卖菜小贩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白居易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心理,体会到诗歌具备的独特魅力,再引导学生诵读内容和情感更为复杂的诗词。学生也容易直观生动的获得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热爱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从广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诗词经典涵盖的内容和题材非常广泛,针对同一主题同一题材同一对象的名篇佳作也是不计其数。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是以春景为题材的写景诗词,字字珠玑,诗人将自己从孤山北面到平湖白堤的的一路行程所见春景展现给人们,春水初生、春燕衔泥的和谐春景跃然纸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赏析的同时,可以就春景为主题从广度上扩大学生的诗词经典阅读量。例如杜甫的《春望》、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诵诗词的过程中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有关春景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内容,营造相应的意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诗词经典的文化魅力,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从深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经典诗词中,很多诗词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以乡愁这一主题为例,是游子笔下永恒的主题。可以以将相似情感基调的诗歌经典进行分类汇总,再以不同的朗诵专题呈现,让学生在从诗歌经典中获得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
        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这时一首以思念为主题的诗词,作者面对巴山大雨、水满秋池的凄凉秋景,畅想和妻子重逢谈心的欢愉场面,表达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诗文语浅情深,读起来余味无穷。教师可以就思念的主题展开深度的挖掘,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也是相似情境的相似情感表达,作者将秋日黄昏的悲壮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漂泊无依的游子心境得以深刻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渗透对作者际遇与感情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诗歌经典的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总结:
        诗词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诗歌经典的诵读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诗词经典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诵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发展规律,从诗歌经典具备的广度和深度切入,有效融合不同的诗歌体裁设置朗诵内容,帮助学生丰富知识体系、形成审美感知力、提升鉴赏能力水平、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诗歌经典诵读获得生动课堂体验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静.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2019(12):53.
        [2]张李芳.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张洪辉.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