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珩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0
摘要:随着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我国“保险+科技”迅速发展。传统保险业借助于“保险+科技”的力量可以挖掘潜在的市场,大数据精准营销,降低传统保险产品的成本,扩大服务领域,并提升理赔效率,使得整个保险业逐渐走向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保险+科技”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挑战,代理人自然减员风险,科学定价风险,复合型人才不足风险。通过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激励政策,人才培养等手段,为“保险+科技”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复合型人才;“保险+科技”
一、“保险+科技”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在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据成为重要的要素,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互联网保险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业务渗透率仍存在较高的可提升空间。
保险科技以科技为核心,涵盖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契合了保险行业应用场景和数据驱动的需要,促进了保险业全方位和多维度的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与传统保险业交融发展,增加了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保险市场在广度与深度上的确存在着巨大潜力。线上消费已经成为都市年轻人最普遍的行为偏好,这一群体特别是其中的中等收入年轻群体不仅具有了解与学习保险知识的动机,也存在着比较强烈的保险需求,同时更易接受互联网保险在内的线上新产品及其产生的独特体验。另外,随着人口主体的生命更替,人口年龄结构底线也会发生上移,未来老年群体也都熟悉信息化操作与擅长网上购物,他们同样不会拒绝简便快捷的线上保险产品和服务。因此,未来的保险科技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路。
二、“保险+科技”的优势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开放与运用,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新标志。如今,大数据战略已经提升至国家层面。对于具有大数据天然属性的保险企业而言,不仅是发展的战略问题,更是支撑高效持续增长的业绩需求。大数据精准营销,用一句话概况就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渠道,在合适的场景,把合适的内容,营销给合适的用户”。如何实现精准营销?大数据通过用户分析,洞悉营销对象的诉求点,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精准营销。大数据技术可以让营销员精准地寻找到潜在的保险客户,保险代理人一定要有大数据思维,将客户信息收集完备,做好整理,依据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为客户提前提供有效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同时增加商业机会。
保险产品趋向细分场景化,保险科技可满足多重需求随着人们对保险的深入认识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保险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争局面,保险产品逐渐趋于细分化、个性化、定制化和场景化。各保险企业开始变革经营模式,为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将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以及风险大小的差别,制定个性化产品,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要求的服务时效性也有所提升。在保险科技体系中,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都能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
其中,大数据作为精准营销的理论依据,可以整合行业内外的相关资料数据,将客户的详细信息构建成数据模型,并进行客户群体细分,实现“个性化”产品设计方案的定制,并针对客户面对的不同场景推送不同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
保险科技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业务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以及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为保险业服务的多样性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与赋能的不断深入,在产品设计、定价、核保、客户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险科技已经应用于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效率提升、成本下降、风控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等益处,成为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三、“保险+科技”的不足之处
在保险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传统保险销售制度遭到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传统保险销售模式中最重要的保险代理人,陷入了严重的担忧,机器与人工智能是否会就此取代成百上千万的保险代理人群体也引发了社会的思考。AI机器人实现了风险测评、疾病测评、开放式问答、智能荐保及保险解析等功能。从风险、健康管理咨询到开放式保险知识咨询,根据用户特征智能推荐保险产品,以及对市场上同类保险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站式智能保险顾问功能。面对一个个功能强大的 AI 保险顾问机器人,传统的保险营销人员能否留存下来?这是个人保险代理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随着保险科技的发展,保险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掌握底层技术应用和场景化保险产品研发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保险企业间“抢人大战”时常发生。复合型人才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高校保险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不能满足保险科技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二是传统保险公司没有形成完善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三是工程师往往精通人工智能、区块链或大数据等某项技术,但对保险行业经营规则和业务场景了解较少,设计的模型与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法直击行业痛点。综上所述,复合型人才不足,成为新时代保险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大公司资金实力、科技研发上自主能力强,享受到科技发展的红利。中小公司受制于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不足,在科技应用上总是落后一步。行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保险科技的应用创新需要大量投入,包括人力、资金和时间,还要求有足够的数据量来支持技术研发和模型验证,这个过程还可能出现创新失败的风险。对此,中小公司不能单靠自身的力量,还需要有一个科技平台作为载体,与科技公司展开交流合作,这是搭上科技转型列车的必由之路。
四、对“保险+科技”的建议
制定和完善科技保险监管法规,加强监督和协调,树立积极监督的理念,以应对保险技术创新及其新风险。并且需要及时调整法律法规,以高效率的制度建设作为防范风险的保障。
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大保险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高校要整合自身学科资源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人工智能专业可以增加保险学、金融科技等课程内容;保险学专业可以增加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概论等课程内容,培养保险科技复合型应用人才。保险企业要通过交叉培训、定期轮岗等方式,提升技术人才的保险知识素养,熟悉保险经营规则;同时推动保险业务人员了解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保险科技底层技术的创新特征和典型应用。国内保险企业也可以适当引进国外保险科技高端人才,解决转型升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此外,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设立开放、合作型保险科技专家智库,跟踪、研究保险科技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发挥保险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朱进元, 刘勇, 魏丽《保险科技》
【2】单鹏,《保险科技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