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
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中心学校,四川省攀枝花市617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较大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部分教师采取单一讲述式教学模式,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显著降低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需深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增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较为滞后,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价值的全面发挥。因此,教师需依据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创新思想观念和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依据,为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深入阅读和梳理,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将新课标要求充分贯彻下去,明确章节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通过合理补充、整合教材内容,促使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得到保证。例如,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本章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规则在班级运行中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初步构建。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教材内容全面梳理,设计出具有较强实用性与生活化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将班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展示出来,详细论述规则制定的意义。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课堂中常见的行为,包括“四处走动、交头接耳、睡觉”等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是否正确,如何通过规则来进行干预和控制。通过融入这些现实生活案例,教材内容得到有效补充,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得到了显著增强。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讨论现阶段班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将新的班级规则制定出来,促使班级不良行为得到全面约束。
2 实施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且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着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可结合章节教学内容,将一系列的生活现象、案例等引入进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同时,生活化教学也能够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快新旧知识经验的融合,达到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的目标。结合这些生活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课程知识,进而自觉将其落实于日常实践当中,升华理论知识,规范生活言行。例如,学习《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时,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生活经验,对很多国家层面的发展现象并不熟悉。若单单讲述这些案例,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降低,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从小处着手,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这些年自己家庭以及周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一些学生说“原来家里没有小汽车,现在买了一辆小汽车”,也有学生接着说“这两年路上的小汽车越来越多啦”。学生所看到的这些现象,充分彰显了国家的发展速度。
教师结合这些学生们十分熟悉的现象变化,提炼出章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正在逐步走向富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抵制各类破坏公共设施的不良行为,教师可组织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影响公共生活的现实案例。学生们经过思考,给出了“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破坏楼道消防设施”等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3 结合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是法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人们内心拥护法制,方可以凸显法制的作用。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足,难以对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和处理,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出现各种疑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融合道德与法治,从人文角度对法理知识进行讲解,促使学生能够对法律全面、透彻的认识,将法治教育的人文情怀充分凸显出来。例如,学习《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将排队规则、公共秩序等知识详细讲解之后,为帮助学生辩证看待规则,教师可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展示出来。如“人们排队等待公交车时,小亮让一位刚到的大爷站在自己的位置,然后自己主动去了队伍的最后面。小亮的行为破坏了规则吗?”学生们给出相应的答案后,教师适时的进行讲解:“小亮虽然主观破坏了规则,但他的出发点是善良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特殊情况,比如我们开车等红灯时,后面来了一辆消防车。我们可以闯红灯给消防车让路,这些都是被法律所允许的。”通过结合道德与法治,不仅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法治知识,还可以将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出来。
4 开展实践活动
课堂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内化吸收知识,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落实于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拓展、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将一系列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组织起来,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法律意义。同时,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能够丰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整体提升。例如,学习《安全记心上》一课时,完成课堂知识讲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上下学时间,仔细观察与搜集路上见到的各种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意义与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火灾逃生技能,也可将安全演习活动组织起来,对灭火器的使用、安全疏散要领等知识生动讲述,促使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增强,紧急逃生能力得到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与限制,结合章节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手段。要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融入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梁冠超.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9(6):63-64.
[2]李英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9(18):15-15.
[3]陈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9(0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