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
(监利市长江高级中学 湖北荆州 433300)
摘要:“核心素养”一词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需要。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训,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怎么把核心素养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以此强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训,多方面奠定学生们的语文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中主要包含语言的组成和运用,思维的拓展和提升、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充分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为社会多输出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人才。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核心素养的含义是指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主要负责向学生传达母语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语言的组织和构建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高中语文学科中的知识本身就具备了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的作用。另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只有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准确的看待客观世界, 并适应和理解客观世界[1]。
另外,现阶段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的的更新与改变,高中语文在教学方面也打破了传统式教学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实现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关联。基于核心素养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基本素养为基础,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注重语文基础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个人情感、素质品德、价值观念以及学习方法等,实现学生自身素质与语文基础“双丰收”[2]。
2.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新的教学理念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机械性学习,而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例如,在《雨巷》的教学中,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在学生的脑海中难以呈现,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与《雨巷》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这种新颖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诗歌中的人物及事件有了基本了解,并深刻体会诗歌想要表达的主旨,加深学生对于整篇诗歌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3]。
(2)突出审美教育地位
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注重其工具性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要求。新课改教学中指出:“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人生态度进行培养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将些特征融入到日常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例如:穆旦的现代诗《春》中“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中描绘了一个意向,就是对初春的喜爱之情,学生能结合诗人描绘的意境进行想象,初春时节万物勃发,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同时也理解到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感受美的能力并其融入到语文的教学当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欣赏能力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范围包含类型多种多样,不仅局限有关于文本知识的书籍,不限风格、不限题材、不限类型。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还拓展了眼界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往往需要课外阅读配合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何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每周举办一次关于阅读课外书籍交流的班会,带领学生在班会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和感悟,并形成小组相互探讨,写一些心得和感悟,既扩大乐于度量,又有了新的知识体验。
例如,以延伸阅读《我的记忆》为例,教师可以借此来举办一个诗歌朗读大赛,让学生通过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诗歌,来放到诗歌朗读大赛中进行朗读评比,教师基=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再让学生相互评价这些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加深学生的文化传承理念
高中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化传承,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过程当中,包含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体包含精神、文艺、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极寻找有关于文化传承这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当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和传统文化,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被采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作依托,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辅,音带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树立学生的民族意识[3]。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课程提出的新目标,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对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性差异作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在相互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敏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探讨[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14):P.79-79.
[2]张福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3):42.
[3]张吉文.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探索[J]. 学周刊, 2019, 390(06):51-52.
作者简介
姓名:郑君 (1979-09) 男 籍贯:湖北监利 学历:本科 职称:中二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邮编:433300 单位:监利市长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