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芸怡
(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2153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改变阅读中的思维,更多的关注阅读中的词汇、文章结构以及描述的具体内容,在对于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学习之后,再展开相应的写作练习。阅读的文本是学生写作的最佳范本,直接的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模仿与学习,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提高写作的质量。首先,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的选择进行思考,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文本;其次,要重视在文本阅读中,确定写作学习的主题;最后,师生之间就文章内容的密切交流,对于读写结合教学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用方式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掌握的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对于其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的文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基本范式,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词汇,同时,也可以对文章的结构方式,语言特点进行学习。另外,语文的阅读文本中各种知识性的内容、故事等,也可以作为写作中的材料。教师要充分的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一、选择适用于写作教学的阅读文本
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阅读文本,能够使得文本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首先,小学语文的课本中就有许多适合于作为读写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教师要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筛选,结合本章节的写作主题,应用最为恰当的篇章,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式的阅读学习。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题目练习,一些阅读题目中选用的文章质量较高,教师可以应用这种类型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应用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练习之前,教师要仔细的对阅读练习中选择的文章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其在文章的内容、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质量可以符合读写结合教学需求。应用这种类型的文本进行教学,教师也不能忽视练习的题目,学生应用题目完成整体的阅读过程,有利于其思维认知程度的加深,形成对阅读文本更佳的理解[1]。
另外,课外读物也是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学习文本的重要来源。课外阅读的读物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广,自由度高,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优先考虑适合于本阶段教学的语文课外阅读读物推荐,在其中选择适当的读写结合文本材料,这种方式能够缩小筛选的范围,为教师的教学准备与文本确定提供便利。
二、在读写结合中确定写作训练的主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写作训练是综合性的,然而,在不同的状况下,对于学生的训练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为此,教师要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明确写作训练的主题。
例如,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在写景状物类型的文章写作中存在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集中的选择名家文章与优秀的学生文章,作为读写结合教学中应用的文本。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词汇的积累,对于文章的好词好句等进行摘抄,应用这些词汇造句。可以建立一个词汇积累本,专门摘抄相应的语言词汇。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会逐渐的得到扩大,同时应用词汇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了体现出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内容中,应用新积累的词汇,并且对这些词汇进行标注。在写作中学生应用的新学词汇较多,就说明阅读积累的效果较好。
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结构文章也是学生写作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部分。在读写结合的阅读阶段中,教师也可以将结构文章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文章的结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找出多篇结构不同的,描写同一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阶段中,总结出文章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较好的总结出文章的结构。在写作的练习中,为了使得学生的文章结构能力提升,同样可以要求其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于将要写作的作文文章结构进行总结。学生的自我总结的思维导图,可以与读写结合阶段的思维导图进行连接,模仿阅读中总结的文章结构思维导图,画出自己文章的思维导图。由于在阅读阶段总结的结构导图是多种类型的,学生在文章结构的模仿构建中,也可以应用多种形式[2]。
三、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重视。阅读引导部分的教学,是以学生信息整合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为目的的。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信息整合情况,并且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对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学生的写作内容作为阅读内容,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如,在《快乐的暑假》这一作文的讲评中,教师可以集中不同学生的作文,作为阅读的材料。在课堂上,首先邀请其他学生作为阅读者说明自己的阅读感受,再邀请文章的写作中说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在学生完成表述之后,教师要对文章展开评论,就文章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教学意义的学生文章,作为课堂中读写结合教学的内容[3]。
结束语:
读写结合教学法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其综合了阅读和写作,实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具体来说,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从阅读文章的思路、题材、主旨、故事、语法等方面出发展开针对性的写作练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在小学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与写作学习需求,根据实际的状况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内容。阅读引导阶段,要确定阅读的具体目的,如积累词汇、学习文章结构等。另外,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参考文献:
[1]魏长琼. 读出新意 写出乐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57-58.
[2]李慰萱. 双剑合璧让教学更高效——漫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7(07):95-96.
[3]曹绍敏. 浅论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2017(08):162.
作者简介:陶芸怡(1994--)女,汉族,籍贯:江苏昆山,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