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郝有玉
[导读] 实际上语文学科隶属于国学的一个分支,国学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
        郝有玉  
        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山东 惠民 251700
        摘要:实际上语文学科隶属于国学的一个分支,国学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小学阶段兴起的国学潮流已经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不断地融入到了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国学教育”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立根之本、民族之魂。学校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将传统国学经典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它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国学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开展多元形式的“六艺”作品展,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促进国学经典在广小学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做法值得学习、提倡和推广。
2 国学经典
        2.1 概述
        国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教育是指以传播国学文化、继承优良国学基因为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国学教育对学生年龄没有要求,既可以在小学初级阶段开展,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在儒雅国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时,对课程专业化程度的要求比较高。课程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儒雅国学教育的实践效果。在小学儒雅国学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时,还存在课程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等问题,甚至有许多学校认为经典诵读就是儒雅国学教育,阅读经典古诗词就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给儒雅国学教育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1]。
        2.2 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多种方法,而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是最高效的一种方法。将国学知识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开设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将国学内容融汇其中,例如朗读比赛、知识讲座、国学文化墙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能够学习到国学知识,感受到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含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欲望,对形成校园主流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3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策略
        3.1 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才能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担,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道德、人格等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对于专业的传统国学教师或具有一定国学水平的语文教师的培养尚显不足。因此,随着传统国学重要性的提高,有必要加强专业国学教师的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进行:(1)对现有语文教师进行培训。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集中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初步提升现有语文教师的传统国学水平,对于快速缓解目前存在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2)培养传统国学专业新教师。师范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设立相关专业,注重培养教授传统国学的专业教师,以使青年教师成为未来传统国学教学的中坚力量[2]。


        3.2 内容反复诵读传承国学经典
        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形式来实现,学生在反复诵读期间提高学生自身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我国经典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期间更好地把握经典国学之中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思想与内容,这不仅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还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采薇》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即可让学生先进行反复诵读过程中先让学生让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化产生一定兴趣,在导入期间引入“不学诗,无以言。”古人都觉得《诗经》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能够让人“温柔敦厚”,从诗经之中流传出来的故事也是缥缈悠长、哀婉凄美,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的一段,请同学们先进行反复诵读。这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古典文学的魅力,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同时还能适当提高学生经典诵读能力。
        3.3 激发学生国学兴趣
        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利用课堂的一小部分时间开展古诗词接龙课堂活动,也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措辞组诗,还可以在整个学校内开展《国学》和《四大名著》知识竞赛。实际上激发小学生对国学兴趣的方式较为多样,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应掌握学生的兴趣方向,这样才能够做到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对于学好国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还可以通过增强交互、归还学生自主性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方面可在每年的寒暑假选择国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到省区参加古诗词大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不断地提升自我。
        3.4 将国学经典融入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解读,对小学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调整。在纵向上,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儒雅国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提高课程的连贯性;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并进,课程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型并举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在儒雅国学教育中增加文化课程、人文课程、地理课程等,构建多元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横向上,可将儒雅国学教育全方位渗透于小学语文课程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优化课程标准,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实践过程中,小学可建立专业的国学课程体系,也可在常规教学中引进儒雅国学教育,促进儒雅国学教育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3.5 打造和谐国学育人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营造传承国学经典的浓厚校园氛围,对陶冶学生的品格习性大有裨益。要切实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依托各教学楼楼层走廊墙壁,精心布置古文经典、名家名言、诗词歌赋等国学经典,多方位打造传统文化阵地,让学生在浓郁的国学气息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学校传承国学经典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指导、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国学经典传承工作高质量开展[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国学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将国学知识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只要语文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卞文静 .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9,16(4):126.
[2] 丛龙梅 . 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J]. 华夏教师 ,2018(35):26-27.
[3] 李岷妍 . 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J]. 文学教育 ( 上 ),2018(7):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