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兰
中阳县宁兴学校 山西吕梁 033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激励教育作为当代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借助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对激励教育进行恰当的运用,结合对应的课程教材,进一步创新激励教育法的实施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的有效运用,为学生营造了富有情趣的语文项目锻炼氛围,对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形成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激励教育运用的方式方法,侧重运用良好的师表榜样、语言艺术、竞争及教学目标等激励手段优化教学实效,进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实施激励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在小学教学中,激励教育的有效运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把握运用的策略,进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深研运用方法和手段,侧重从激励的“目的、时间、尺度”3个方面运用激励教育。首先,激励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培养兴趣,完成训练任务为激励目的。全体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训练任务,与个别学生因运动能力面对较为困难的训练任务,对这两者实施激励教育策略应有所差别,对全体学生的激励应以营造积极向上,浓厚参与学习的氛围为主,而对个别学生的激励则要以量身定做的技术指导性激励语言为主,促进个人能够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其次,激励的时间应该进行准确把握,避免激励的随意性。该激励时,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达到鞭策促进的良好作用,进而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训练任务。最后,要掌握激励的尺度。尽量在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训练疲劳、精力不集中时进行激励,从而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1]。
2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掌握激励教育原则,保证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挖掘
激励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能够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为学生提供动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充足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保证教育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激励尺度,避免为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在开展激励教育时,要抓住切入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认真分析,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把握激励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分析,掌握其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励方式,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将惩罚和奖励结合起来,不能一味地鼓励学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也要注意表达方式,避免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新课改逐步落实,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重点,需要当代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提高其教学合理性。
2.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内容的单一、随意,并不仅仅是激励性语言缺失,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缺乏课前准备工作,即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包含激励备课,讲解后的反馈等。如何做好课前备课,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注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了解授课中的重难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授课,根据不同语文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反馈整理出相关文档进行分析,向成绩不一致、掌握水平不一样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被提供多样化的被激励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受到不一样的激励。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则需要及时提出简单的问题,做好反馈工作,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答案,无论对错,讲求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2.3强化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呈现出一体化的局面,语文学习变得至关重要。针对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时候,小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目的的完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语文对个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同时,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意识和理念,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此同时,注重学生态度的修正,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当懂得外语学习的恒心和毅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感性的实际经历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此时的教师必须拥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较大的工作热情。针对外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由耐心和热情,积极转变对后进生的态度,让后进生也能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态度的形成息息相关,因而需要保障教师教学的动力与学生的学习动力相一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4多元化激励标准
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教师的激励对他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教师辅导学生的时候,不仅仅提供单纯的赞美形式,也不应该仅仅关注成绩优良的学生,不以一门学科的优劣断定学生聪明与否,而是重点关注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方面和领域。成绩的高低与学生能力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成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展现出差异化个性,优点和劣势各有不同。教师在其中应当及时找到学生的不足,确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心,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让学生发挥长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2.5运用教学目标激励,引领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以目标作为入手点,依据目标对学生实施良性激励,为学生指明语文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探究及语文技能的强化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语文教学目标加以合理设定,以此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形成良性激励,引导并掌控学生语文学习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5]。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短期的安排和计划,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同时根据自己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其次,督促学生完成既定的奋斗目标,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第三,在小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帮助其解决疑难杂症,回复相应的问题。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注重各项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和态度等。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真情实感到情景的刺激中,通过提升激励的有效性,最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结合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激励手段,让孩子们认为语文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们开始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培育学生基本的交流能力,形成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并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因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在此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开始涌现,激励策略作为重要的提升个人兴趣的手段开始引入到教育领域,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习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振经.体育教学中激励教育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15):21.
[2]龚向军.激励机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4,66.
[3]黎娟.小学教师语言激励:现状、问题、对策[D].湖南大学,2015.
[4]吴鸿;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上);2018年12期
[5]邹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激励策略[J];中华少年;201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