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梅山
[导读] 新课改的提出及推进使得教育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陈梅山
        福建泉州惠安荷山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邮编:362141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及推进使得教育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侧重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既有利于学生学科的培养,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展开研究,深入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历史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引起了广泛讨论,而历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其总结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项。
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历史知识,还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如家国情怀、历史唯物观、历史文化底蕴等等。
一、开展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在历史课堂中对情境教学方法开展应用,能够较好地将知识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在特有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对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历史本身就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等方面的认知,因此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建,从而更好地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历史过程,感悟历史真知,体会历史人物心理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可以通过创设历史剧等形式,使得情景再现,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太平天国运动的始终,实际地进入到那段岁月中,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艺术才能,让其在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全方面的培养自身素养,同时也会帮助学生们在排练历史剧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深入的理解,亲身体会在社会动荡、国家与民族遭受侵略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抗争与选择,从而使其体会家国情怀,最终使得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二、选择适当史料,提高学生历史唯物观念
        史料是历史的最真实、最客观的再现,它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史料,通过还原、再现历史,引导学生们对历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辩论,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并回归当下,对现今生活进行反思。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而后引导学生辩证的思考这些战争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说到:“战争侵犯了我国领土完整、危害了我国人民生命、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等,这些都是战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组则认为“诸如鸦片战争,它们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促使我国人民爱国主义的觉醒、促进社会走向民主,战争也有积极影响,”学生们展开深入的、激烈的辩论,而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待任何事物时都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去辩证地看待,战争确实会危害我们的生命、侵犯我们的国家,但同时它也带来了机遇,国家不再是封建社会,更是在战争中不断寻求进步,我国的科技得以发展、我国的社会更加民主、我国的思想得以解放,这些也都是战争所带来的好处,但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而这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对于个人也是如此,不努力就会被取代,不进步就会被超越。通过这么一个活动让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更进一步,让他们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去辩证地看待历史,而这就是核心素养赋予历史学科教学的又一内涵。
三、构建开放课堂,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包括历史教师在内的诸多学科教师,通常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传授知识,形式单一,学生也无法参与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挫伤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无法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构建一个开放型的历史课堂尤为重要,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的参与,通过讨论等形式掌握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例,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中涌现了许多爱国行为,如不惧被捕风险举行爱国游行,如号召开展抵制日货行动等等,但当时的抵制行为却是十分理智的,五四青年学生做了充分的社会调查,不单单抵制日货,同时还建议民众选取国货替代日货,在维持正常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扬爱国精神。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五四青年的这一行为与今天一味抵制日货的行为,究竟哪一样才是正确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五四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与精神,同时也使其深入理解了理性爱国之义,唤醒学生的理性与良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核心素养的时代意义。
        以我国古代史为例,古代朝代更迭变化,难以记忆,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和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自此完。而后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便捷的记忆方法。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
结论: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化及推进,学科教育渗透核心素养已成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学科作为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蕴含着许多核心素养,有待开发。笔者从开展情景教学、选择适当史料、构建开放课堂三个方面探讨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及方法,以期能够为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闫海冰.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0.
[2]黄应芳.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