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姜玲慧
[导读]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向青年学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的最后一公里
        姜玲慧
        武夷学院      354300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向青年学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党支部深入分析了支部建设面临的问题,通过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理论、业务能力,建立健全支部组织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加强党员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党员的责任担当等手段增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先进性、引领力。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建设 问题 对策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培养、教育、管理大学生党员的基本单元。党支部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党员是这一群体的先锋,其言行在普通学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新时代,特别是在这后疫情时代,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思想引领、行为引导功能,充分展现高校学生党员在班级、群团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力量不够强。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以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平时不仅要忙于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还需兼顾专项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很难认真、细致地投入党建工作中,部分辅导员也是刚进入工作岗位不久,经验、理论知识不足,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力不足。
        2.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制度不完备。今年来,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上有了较大提高,严把党员入口关,却弱化了后期的评价、考核、教育、监督。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有严格的制度,但对未顺利发展人员的反馈机制弱化,导致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对于入党后的党员没有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组织交办的任务不积极完成,思想、行动都有所松懈。
        3.学生党员之间、党支部之间沟通交流较少。除了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党员很少进行跨年级、跨专业的沟通,即使是在支部会议上,主要是以支部书记的讲述为主,党员之间交流较少,这导致支部党员之间的了解、认知度较低。
        4.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因学生党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课余时间较难统一,导致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开展形式较单一,以学习文件、党课教育等集中式的理论学习教育为主,较少开展社会公益、参观学习等活动。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建议措施
        1.加强“领头雁”的理论学习能力,提升党性素养。增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这一岗位的重视,加强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站位,提升党建工作业务能力。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辅导员的日常专项工作与党建结合,更好地引导、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如将资助育人专项工作与建党结合,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并通过学生党员向普通同学进行宣讲,一起助力脱贫攻坚。
        2.建立健全支部的组织制度。建立拟发展对象落选反馈机制,支部书记或其他支委及时向未顺利发展的拟发展对象反馈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其明白自身的不足,积极引导,及时改进,争取下次顺利发展。对于党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在学生党支部中设立党章学习小组,每月由优秀党员带领支部成员学党章党规,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表彰先进,对带头违反校规校纪、没有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警告等相应处分。通过制度提升党支部的管理效率,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树立党员的旗帜作用。
        3.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加强党员、党支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变以往自上而下、单向传授的党内学习模式,支部书记充分挖掘支部党员各自的专业优势、特长优势,在每次的支部学习会上安排1至2名党员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的优势相结合,通过大家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展现出来,在严肃的政治理论学习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快乐学习,提升党员的参与感、认知度,增强党员对支部的归属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大家喜爱的形式开展组织生活,促进支部间的交流,也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让理论服务实践,实践促进理论。
        4.强化担当意识,增强服务本领。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进社区、读书社、学习强国等平台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责任担当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进行社会服务,让学生党员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能力[2]。
        三、结语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肩负着艰巨但又神圣、光荣的历史使命,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增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保障,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
[2]谢朝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路径研究[J].党建研究,2019(01):1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