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肖伟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肖伟
        乐至县南塔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四川省资阳市6415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方面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难以高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需求,科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现阶段,一些数学教师依然将传统滞后的灌输式教学策略沿用下去,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无法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新课改精神不相适应。因此,数学教师需加强教学能力建设工作,深入探究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新方法、新策略,促使高效数学课堂得到成功构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1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原则
1.1 以生为本
由于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对象,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到教学质量。因此,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需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下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科学计划,创新教学行为,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基础等全面掌握,这样制定出的教学方案方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适应。
1.2 灵活多样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还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教师需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章节内容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增强。
1.3 重视应用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征,教师除了将基础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引导学生于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创造精神,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和素材,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得到提高。
        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讲,只有于具体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方可以真正建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需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已有经验和新知识,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情境教学有机融合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较大意义。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旋转与平移》章节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一些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数学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过来,以视频形式向学生们生动呈现物体旋转、平移的运动过程,增强知识呈现的生动性和动态性。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视频,可以高效掌握知识要点。需注意的是,情境创设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避免流于形式化,否则非教学信息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干扰和弱化作用。

因此,教师要明确情境创设的应用时机和范围,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价值。
2.2 联系现实生活
由于小学生没有健全的心智,再加上活泼好动等天性的影响,容易排斥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而通过现实案例的融入,能够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不仅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得到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培养,还可以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章节时,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将“买衣服”的现实案例引入进来。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向学生们展示衣服店打折的场景:买一件衣服打九折,买两件衣服打八折。如果衣服的价格均为100元,买一件衣服和两件衣服分别需要多少元?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过购物的经验,遇到过类似的场景,能够将已有经验迅速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后,教师适时开展新知识教学工作。通过本种生活化导入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此外,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课后习题布置时,也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学习过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章节知识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调查近六个月内自己家的用电情况,制作出条形统计图。分析用电量变化的原因,探讨控制用电量的办法。本种课后习题较为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因外界因素而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质量。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践活动创设时,教师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类型。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测量长度》章节时,教师向学生们讲解过基础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动手测量身边的物品,包括书本、凳子、桌子等。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再如,学习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章节时,学生们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纸张等材料,动手制作出一些较为美观的轴对称图形。完成制作后,进行验证,判断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是否符合。
2.4 落实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班级往往具有较多的人数,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需合理构建小组,尽量将成绩优良与基础薄弱的学生搭配起来,这样可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合作过程,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问,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保证各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合作任务后,需将小组自评、组间自评等评价手段引入进来,全面评价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教师要紧密跟随课程改革趋势,动态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师在创新教学策略时,需将学生的特点、需求等纳入考虑范围,增强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兰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6):173-173.
[2]李永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9(4):72-72.
[3]李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9(4):4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