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薛涛平
[导读] 体育科目是初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薛涛平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冶建学校    041000
        摘要:体育科目是初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教学
        引言
        初中体育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有了好的身体素质,学生才能健康地发展和成才。但在上体育课时,很多同学不愿上体育课,除了思想懒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体育课不能吸引学生,他们认为有些体育项目自己不擅长,所以不愿参加,而有些擅长的体育项目学校没有开设。如果老师按照同样的教学方法去上课,必然会使学生体育爱好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不愿上体育课。怎么吸引学生上体育课呢?老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根据他们的需求而锻炼,这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及运用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差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内的差异;一是个体间的差异。个体内的差异主要是指个人自身各方面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比如某个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强,但学习体育的能力差;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学习动作快,有的则比较慢。这都是普遍的现象,承认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体育差异教学是体育教师从不同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及心理状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要为目的,以促进学生不同的体育发展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由此不难看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正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在性格、能力、兴趣、认知风格等方面差异;将差异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发展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可能。
        2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1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的专项素质不同,专项素质好的学生学习起来轻松,一学就会,而专项素质差的学生学起来就会很吃力。但每个学生的专项素质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弹跳素质好但上肢力量较差,在学习跳远跳高时比较轻松,而在学习推铅球时就会比较困难。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进行教学设计。
        2.2兴趣爱好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有无兴趣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影响着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对教学效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看法,从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使他们逐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和好感,提高他们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在跳高教学中,有些学生胆小,肌肉力量差,不敢上杆,不喜欢跳高。教师在教学练习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杆,一个为正规的杆,另一个用皮筋等柔软有弹性的材质代替,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通过练习,学生们逐渐克服恐惧心理,掌握动作要领,自信心不断增强,慢慢的也敢用正规的杆进行跳高练习,从而对跳高产生兴趣。
        2.3运动基础差异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对体育的学习项目、程度不同,他们对各种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不同。体育课中,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3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教学的策略
        3.1科学测查,掌握差异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差异测查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测查时可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谈话、体能测试、心理测查等方法去发现个体差异。通过测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合理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测查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的原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学生的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因此要动态地看待学生运动水平的差异,灵活加以安排。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随着学生的不断学习和教学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差异的变化,因此,学生差异也凸显出了阶段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测查。
        3.2因材施教,改善传统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不仅仅适用于语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就可能会使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恶的心理,会觉得体育课堂没有意思,将其看成一种负担。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躲在教室里面不出去,这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帮助。根据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感受乐趣。不会觉得课堂没有意思,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教学组织形式要具有灵活多样性
        教学当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学形式太死板,初中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及时地听取这些学生真正的需求。进行教学需要以新的思维开辟全新的教学道路,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需求进行合理化教学组织形式变动。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紧密结合时代潮流,不断的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为我所用。最常见的是采取小组教学和集体教学,当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某项标准作为基础而进行分组,具体的实施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来定,这个并不是可以套用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要采取分组教学一定要注意小组的弹性设置,让小组成员流动起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实现多方面提升,这样能够充分的将教学的实质凸显出来。
        3.4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
        在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只看成绩或自己的喜爱去评价一个学生,学生只要努力了就应给他们鼓励与表扬。在教学中,教师要需要通过及时评价,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与发展,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总之,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习中去
        结语
        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使教育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差异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在理论上更先进,体育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项目,因材施教使身体素质低的学生有了更好发展,使高素质的学生达到更高的体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兰.基于学生差异的高中体育课教学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2):41-42.
        [2]毕荣君,刘伟,刘凤勇.差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12).
        [3]贺耀辉.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学术版,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