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课堂民歌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 罗莉
[导读] 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律的美的认知,并由此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罗莉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校  
        摘要: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律的美的认知,并由此学会欣赏美、表现美。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以音律的形式展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艺术,是美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的弘扬。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上开展民歌教学就需要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从而使学生们感兴趣并爱学。本文就针对音乐课中民歌教学方式的创新方法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从而为更好的在音乐课中加入民歌提供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民歌教学;学生兴趣;学习氛围
        民歌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它多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产生于日常生活与劳作中,其中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劳动与知识成果,因此它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反映,更是当时社会背景大环境的写实。除了源远流长世世代代相传的民歌外,还有在新的历史中不断产生的新的民歌,作为我国人民文化的宝贵财富,音乐课民歌教学的进行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音乐教师应当注重民歌的教学。
        1明确民歌教学目标,展开音乐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根本,决定了教学的开展形式以及教学活动目标,奠定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歌,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处便明确民歌教学目标——传承民歌,并将其融入于音乐教学的点点滴滴。在确定民歌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从两方综合考虑。第一,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是能够完成目标的基础,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合理有序进行;第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注重于教学的整体效果,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有效利用音乐教学课堂,学习民歌知识
        民歌艺术在传承和发展当中不仅留下了大量的民歌音乐经典,还留下了丰富的民歌知识,那么要让学生传承民歌艺术,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丰富的民歌知识,增强学生对于我国民歌艺术发展历史和发展状况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歌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通常都是在课堂当中展开的,所以课堂教学具备民歌艺术教学的优势和条件。音乐教师要切实意识到音乐课堂教学在民歌艺术传承和教学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将音乐课堂打造成为民歌艺术教学和传承的主阵地。第一,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本土的教育资源以及本土的民歌艺术文化资源,加深学生对民歌艺术学习和传承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知识和产生传承意识的主动性。第二,音乐教师要根据音乐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征对民歌艺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总结分析,逐步完善和优化调整音乐教学当中的民歌艺术教育内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创编音乐教材,融入更多的民歌艺术知识,辅助学生的民歌知识学习。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歌艺术元素,或直接或间接地传承民歌艺术,同时也让课堂教学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3创设创新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隐形条件,为此,在音乐民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首先应当创设一种创新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在对民歌进行教学中除了对民歌进行演唱之外,可以加入一定的舞蹈,将视听相结合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舞蹈与民歌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模仿,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们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较为良好的学习氛围。

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安排任务,例如,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分组自编舞蹈,并将舞蹈在课上进行展示比赛,这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对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4声音演绎
        教师应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艺术需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民歌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传唱民歌危机之一——传唱断层,多数传播的原民歌录制是量"声"定制,为彰显演唱技术,作品的音域较宽,从专业角度来说非常完美,欣赏价值也很高。学生跟着原调哼唱存在一定难度,久而久之便对民歌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传唱断层。在民歌教学中,我们要寻求"声音"创新的元素,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可以釆用合唱的范本,让学生先整体感受民歌魅力,再结合学生的音高区域等特点进行教学。如通过领唱加众人合唱或分声部唱,让孩子人人参与到演唱中来。如侗族大歌中的少儿合唱,既符合学生的音域唱腔,又能让学生体验民歌的独特魅力。
        5通过经典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的地区,其经典民歌的特色也不同,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本地,对家乡的民歌通常都十分熟悉,此外民歌本身内容简单,具有较强的韵律感,演唱起来也比较顺口。因此,在音乐课堂当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经典民歌,再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展示,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打动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歌,把握民歌的精髓,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6开展多元化活动,活跃民歌欣赏教学
        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反复播放歌曲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会弱化学生的听觉享受,同时也会消磨学生的音乐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改变这一现状。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利于活跃民歌的教学氛围,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尝试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7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音乐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歌教学时,应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以演绎出精彩的一节课。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特征和天性——喜欢有趣的、多彩的新鲜事物。如果孩子觉得教师上课枯燥乏味,就容易被别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有趣的、活泼的民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民歌时便能更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领悟民歌的独特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民族歌曲的重要性,这也是作为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们不仅需要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中国民族歌曲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具备高尚情操。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音乐教育也存在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其等待我们教育学者去挖掘、去发现,使中国民族歌曲瑰宝能够长期在世界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陆燕.音乐课,让我们“萝卜青菜我都爱”——一堂学习民歌课的教学智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67.
        [2]李之宣.中小学音乐课“中国民歌”教学探析[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2002(S1):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