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
山东省金乡县霄云中学 27221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各学科中广泛应用,而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也要实现以生活当作背景,积极地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展授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跟上教师授课节奏,在全面掌握知识重点的同时,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提升应用能力。教师还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善于站在生物学科的角度来发现和探索生活问题,并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本文将围绕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并提出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实践;探索
前言:
因为初中时期的学生年龄和心智都处于发展阶段,并且部分学生有着叛逆心理,在学习中很难跟上教师授课节奏,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欲望。而教师则应善于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来让学生改变以往学习态度,对生活、学习重新获得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采用自身已经掌握到的生活经验开展学习,提升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再应用到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针对于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落实激发学生热情的探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热情,主动地融入到生物教学的环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传统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未能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节奏,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接受教育。在这种灌输型、填鸭式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对生活、学习产生厌倦。
为了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善于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利用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将会踊跃地参与其中,将自身价值和优势体现出来,具备主人翁意识。所以,教师应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实际,创设特定生活情景,让学生能够在较为熟悉的情景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学习、合理应用专业生物知识。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引入当前社会所关注的泔水油这一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和报道,让学生们共同研究,了解当前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已经掌握了一种成熟的手段,能落实采用一吨的泔水油提炼一吨生物柴油,并且这一手段的成本相对较低,将会实现能源的再利用,落实采用污染较少、性能较好的生物柴油。通过融入这一生活化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还会让学生在课堂利用课中掌握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二、针对于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现联系学生实际的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授课工作。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实现在授课中为学生们准备教学工具,并和学生共同探究“水果在常温状态下长时间腐烂发霉”这一生活现象授课。
通过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会确保生物学科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全面掌握水果腐烂发霉的主要原因以及在水果发霉中真菌、细菌起到何种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以这一内容为重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加强探究,掌握水果在常规状态下存在发霉和腐烂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霉菌会不断繁殖和生长。那么,其中的有机物会逐渐被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而细菌和真菌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促进分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教学素材,提升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掌握和吸收新知识。并且这种教学手段还会把原本复杂的生物理论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突破学习重难点,提升学习效率。
三、针对于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探究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内容是具有广泛性的,并且部分知识点较为系统、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着薄弱环节。而通过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学习各环节中,逐渐弥补自身存在的缺陷,将关注点放在学习中。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消化和吸收”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深入探究,教师应在授课中落实教学工作生活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真实化教学情境,实现在授课前为学生准备馒头和米饭,让学生分别咀嚼米饭和馒头,引导其全面观察,体会各种食物在口腔中味道的变化,通过让学生加强体验,咀嚼食物来发现味道逐渐变甜,实现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针对于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加强体验的探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加强体验。生物学科和日常生活本身就有着深远的联系,并且大部分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重点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布置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把掌握到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
例如,当教师在卫生上讲解“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时,为学生讲解完重点内容后,应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播种或者水培,以此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要定期记录种子萌芽过程,通过这种手段会把生物教学工作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尽可能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实现在自然环境中获取丰富生物知识。例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并在种植活动开展中让学生对植物的种类开展调查工作,以此拓展视野,丰富课堂知识。
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采用生活化手段授课的重要性,而教师也要改变以往教学策略,实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文化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热情,联系生活实际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加强体验实现让其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丰富阅历、开拓视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依据其个性化需求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欣宇.构建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72.
[2] 李依儒.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