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慧
成都市东部新区新路小学,四川省简阳市641400
摘要: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近些年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但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高度相似性,缺乏真情实感的融入,导致作文整体可读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农村语文教师需大力革新作文教学策略,将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起来,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到自身的独特感受,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需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化作文教学与课程改革要求所适应,能够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作文教育模式,切实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到写作当中,提高作文水平。
1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1.1 真实性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为获得较高的分数,往往会堆砌大量的假话与套话。这样不仅作文可读性得不到增强,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将个人独特的情感、观点、意见等表达出来,书写真实的经历和经验,这样文章作品的内涵方可以得到丰富。
1.2 体验性
学生的主观体验是作文形成的基础,涉及到情感体验、精神体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受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学生面对相同的作文题目,会产生差异化的感悟。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写作方向或题目,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将个人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只有让学生主动体验,学生方可以在写作训练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
1.3 创造性
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往往会进行较多的讲解和阐释,这样将会对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限制作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精神的发挥。因此,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与思考问题,融入个人独特想法。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这样作文的个性化方可以得到体现。
1.4 主体性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特点为“以生为本”,教师只有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学生方可以将个人独特想法融入于写作实践中。因此,语文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深入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利于学生个性展现的课堂氛围,促使作文个性化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2 农村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2.1 联系现实生活
生活与作文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注重积累生活素材,方可以获得写作灵感,顺畅开展写作活动。现阶段作文虚假、千篇一律现象的发生,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素材。农村学生在生活素材积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语文教师需加强引导,打破作文课堂的束缚,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农村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件与人物。如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田间地头、森林草地当中切实感受四季的更迭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去河边观察鱼儿自由自在的游动,去小丘感受微风的轻抚等。通过获取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面对类似方向的作文题目时,能够融入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不仅作文质量得到提高,个性化也得到体现。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促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得到丰富。如结合班级教学安排,将朗诵活动、阅读活动、演讲活动等组织起来,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有助于作文个性化目标的实现。
2.2 重视课外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得到拓展,写作素材得到丰富。同时,又可以学习文本的写作思路与方法,进而达到写作能力提升的目标。
面对相同的课外阅读文本,不同学生因生活经验、思维情感存在差异,会有独特的感受生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利用文字表达出来,积累情感素材,促进后续个性化写作的实施。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高,阅读过课外文本后,只会生成零散的感受,且层次较浅。教师需及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如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结构、语言特色,总结文本核心内涵,畅谈个人阅读感受等。通过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建构起系统的阅读经验,深深刻在脑海之中,以便于后续写作中随时调用。此外,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为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将本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兴趣等内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推荐适宜的阅读文本,如《草房子》、《安徒生童话》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2.3 重点关注作文内容
目前一些教师将形式作为作文指导的重点,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提出一大堆的要求。这样将会显著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还会束缚到学生的作文思维,不利于个性化作文的生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转变作文指导理念,将作文内容作为关注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作文方向,畅谈个人感受,自由表达写作思路,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此外,尽量减少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会对学生的思维与表达造成束缚和限制,学生难以将个人的真实想法自由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打破命题作文的束缚,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作文题材、语言形式,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以便促进个性化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4 加强个性化指导
教师指导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教师将传统作文指导模式沿用过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开展,这样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转变作文指导方式,将个性化指导模式构建起来。首先,加强启发性指导。传统指导模式容易干扰到学生的创作思路,而启发性指导则主要用以“延续”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母亲类题材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回忆脑海中母亲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找出写作的关键点。其次,加强单独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容易有一些个性问题出现。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如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较为空洞,教师可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充实文章内容。
2.5 改革作文评价模式
传统作文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略掉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需将个性化作文评价模式构建起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评价类型和方式,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信心。首先,依据训练目的实施评价。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需充分考虑训练目的。以看图写话训练为例,教师需着重关注学生是否将图中的意思通顺表达出来。针对写人类作文,教师需着重评价人物外貌、语言等特征的描写。只有学生的作文与常规要求所符合,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其次,依据具体作品实施评价。不同学生的作文具有差异化的切入点,教师也要合理选择评价的角度,将文章的亮点挖掘出来。如在写人类作文训练中,有学生直接描写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有学生则从侧面烘托人物的精神。教师要结合学生作文写作视角,合理确定评价的内容。
3 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农村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征,科学设计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案。同时,要注重反思教学过程,持续优化个性化教学策略,切实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永生.小学高年级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53-253.
[2]赵兵.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8(10):23-23.
[3]王会能.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9(16):225-225.
[4]陈爱华.小学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9(1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