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铮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江苏 江阴 214441
【摘要】在素质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在现如今成为了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法律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且要致力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的创新,要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要性;有效策略
在现阶段,我国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策的实施,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部分,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但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政策的开展也具有重大帮助[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具很强的实践性,也是当前社会生活的基础规范,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和空洞,还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开展中,必要要有意识的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的关键在于将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件、社会现象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的良好教学情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另外,生活元素的融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些因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
2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策略
2.1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习环境以及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借助典型案例或者是社会事实事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对这些事件进行合理判断,表达出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建立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对课本教材中的案例一般没有多大的研究兴趣,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知道对课本教材中编排的案例进行讲解,很少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和实际生活进行相关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2]。对此,教师必须要引入当下的时事热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事件的探究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行编排一场网络社交的情景剧,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让学生在情景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对典型事件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提升学生在网络社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2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几分钟,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所有知识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或者是课后作业。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在课后很容易遗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将实际生活元素融入到作业的布置中,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且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和专心的完成作业,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的教学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实践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小记者采访学习初中年级的其他学生,询问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家都会通过网络做哪些事情,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有多久,并且询问其他学生“如何看待网络的利与弊”,在采访过程中,学生要对采访结果进行相应的记录,并将采访的内容制作成一份采访报告,之后再结合采访报告谈谈自身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结束语
综上可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初中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中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以及法律观念的重要职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实际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将单一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并灵活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士友.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2):142-143.
[2]汤树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1):116.
作者简介:范小铮,1980.4,男,汉族,籍贯:江苏江阴,学历:硕士,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邮编:214441,单位: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